儒鴻法說》面對匯率與關稅挑戰 洪瑞廷:儒鴻靠新品把毛利撐回來
在匯率波動、美中關稅與通膨不確定性仍未退散的背景下,全球機能布大廠儒鴻第三季端出一張「逆轉勝」的成績單。儘管營收仍受美元轉台幣影響而較去年同期微幅下降,但毛利率強勢回升至28.66%,成功從第二季的25.65%翻揚。
在法說會上,總經理洪瑞廷直言:「儒鴻靠新品把毛利撐回來。」指出新品導入與定價策略已成為抵禦外部風險的最大武器。
毛利率重返28%以上 新品成為最大功臣
儒鴻第三季營收96億元,年減約4%,但若排除匯率因素,營收實際成長 3.5%。本季毛利率則自低點強勢反彈至28.66%,重新回到公司長期設定的28~32%區間。
洪瑞廷解釋,毛利率能從谷底彈升,其中一個關鍵是新品高毛利結構逐步放量。他坦言:「我們希望透過新品導入拉高毛利,把關稅、匯率造成的毛利下滑通通補回來。」新產品能以新的成本計算方式反映在客戶報價中,使儒鴻在面臨匯率波動與關稅衝擊時能保持一定獲利彈性。
財務長林芬如補充,8月開始使用較低成本的原料,加上新品比例提升,使毛利率能夠「月月向上」,第三季每股盈餘達6.02元,大幅優於第二季的2.19元。
客戶下單能見度回到半年 市場沒有看到「最壞情境」
外界最關切的,是運動品牌補庫存與美國消費市場是否反轉。洪瑞廷坦言,品牌客戶確實維持保守態度,但整體步調比上半年更穩定,「訂單能見度已從三個月回到六個月,並維持到現在。」更語帶保留地補充:「我們沒有看到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暗示客戶補貨雖不積極,但也未出現急凍或明顯砍單。
對於第四季與明年第一季展望,他的定調是:「充滿挑戰,但審慎樂觀。」儒鴻觀察到歐美品牌的開發需求與新品提案在第三、四季都維持一定節奏,且沒有惡化跡象。
品牌端定價邏輯改變 關稅不再是壓垮毛利的黑天鵝
今年纺織供應鏈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對進口成衣課徵新關稅。外界擔心品牌轉嫁成本,將讓代工廠承壓。但洪瑞廷透露,品牌端的做法已悄悄改變:「品牌不再要求供應商一起分擔關稅,而是乾脆重新調整商品定價,把關稅加入新的價格結構裡。」過去品牌與供應鏈共同吸收關稅的模式,被改為重新調整產品定價,等於讓儒鴻能更名正言順地把成本反映進毛利結構。
至於外界熱議「若法院判關稅違憲,是否能把分攤的金額退回?」洪瑞廷笑說:「這樣要求很合理,我們會想辦法去爭取看看。」雖未正面保證,但語氣暗示儒鴻將透過商務談判爭取最大利益。
新品毛利高、量能穩定 Q4到明年維持回升趨勢
儒鴻今年新品收入占比約15~20%,且新品毛利高於舊品。洪瑞廷表示,新品將是明年儒鴻最重要的成長動能,但會維持目標,不會急於提高占比:「要先把基本盤訂單穩住,新品才能真正幫我們拉高毛利。」意即儒鴻策略仍是先搶訂單、保住產能稼動,再以新品提升利潤。
若無重大變數,儒鴻預期第四季毛利率仍可維持28~32%區間;明年第一季起,將視美元與成本變化進一步調整。隨著新品放量、定價策略調整奏效,加上客戶下單能見度回穩,儒鴻在外部挑戰下已逐步回到既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