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330萬人罹高血壓 國健署籲國人養成「722」習慣

.

鄒尚謙
2025/11/14 13:04
衛福部國健署今攜手全台醫療專業團體宣布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 三大資源守護網」行動,合影左至右為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委員邱昱偉、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副秘書長陳英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皓翔、台灣內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詹鼎正、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相國、國健署長沈靜芬、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黃翠華、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理事長陳美滿、台灣高血壓學會常務理事程劭儀、糖尿病衛教學會主任顏秀妃。(記者鄒尚謙攝)

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與心血管疾病、中風密切相關。為協助民眾將血壓管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衛福部國健署攜手全台醫療專業團體,今宣布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 三大資源守護網」行動。國健署長沈靜芬提醒,高血壓初期多無症狀,養成定期在家量測血壓的習慣,有助於早期發現與治療。

根據國健署統計顯示,慢性疾病長期為國人健康最大威脅,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便占十大死因約三成。健保署資料顯示,20歲以上被診斷為高血壓者約330萬人;雖然113年死因統計中,高血壓疾病死亡率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血壓管理仍是重要課題。

三大守護網 從30歲健康檢查到社區血壓站

國健署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等多個專業團體共同啟動行動,希望讓「量血壓」變得更容易、更習慣。

一、成人預防保健:

今年起免費健康檢查年齡已下修至30歲,新增「三高風險評估」與「衛教介入」內容,協助年輕族群及早掌握血壓、血糖與血脂變化,從源頭降低慢性病風險。

二、日常血壓量測——推動「722原則」:

國健署推廣民眾以「722」養成穩定量測習慣:

1.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3.每次量2回,中間間隔一分鐘

這可協助及早察覺平時未被發現的血壓變化。國健署指出,許多人擔心自己量的血壓沒人看,「千人響應 醫起722」的目的,就是希望民眾知道血壓紀錄醫師會關心、醫療團隊也會協助判讀,增加自我管理動力。

三、社區安心血壓站:

全台已有超過3000處血壓站,其中700處獲國健署認證為「安心血壓站」,遍布22縣市。民眾可在社區就近量測,並將血壓紀錄帶回醫療院所,由醫師協助判讀與追蹤,形成社區健康支持網。

沈靜芬:將血壓管理融入生活,早期發現才能早期防治

沈靜芬提醒,高血壓初期多無症狀,早期發現是預防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呼籲民眾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在家量血壓,或至安心血壓站監測;另外,也要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找出血壓偏高或異常風險。

沈靜芬強調,只要將血壓紀錄帶到醫療院所,全台醫事人員都能協助判讀與提供建議,「血壓管理不必自己一個人面對」,期盼民眾透過三大資源守護網,一起降低高血壓相關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