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或威脅 外商來台投資該照單全收?

台灣近年來成為外商的心頭好,除了以往的科技、綠能大廠外,好市多等內需產業也加碼投資台灣,外資來台搶地、搶人、搶市場,但照單全收對台灣整體是好是壞?

嚴至平/台北報導
2022/07/11 14:35 2022/07/11 21:25
BERI發布2022年第一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的評比總分62分,與韓國並列全球第三名,僅次於瑞士及挪威;在亞洲地區排名,也與韓國並列第一。圖/取自經濟部臉書

台灣近年來成為外商的心頭好,除了以往的Google、微軟、默克等科技大廠外,看準台灣政府明確的能源政策目標,包括日本、丹麥、盧森堡、德國等企業在台砸重金投資太陽能、風電,最令人意外的是好市多(Costco)、海尼根等內需產業也加碼投資台灣,外資來台搶地、搶人、搶市場,遍地開花。

這些「愛台灣」的外商遠渡重洋來台投資經營,在商言商,自然是期盼除了能夠獲利,最好還能好上加好;台灣各界則希望藉由外資增加就業率、升級技術、改變低薪,經濟能夠「大轉骨」,改變以往壓低成本、低價搶單做生意的循環,不過真能如願嗎?

Google台灣資料中心落成典禮。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彰化縣政府

後疫時代資料中心更重要 台灣能源準備好了嗎?

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企業數位轉型,雲端服務的採用成了維持營運、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原本部署於公司內部的資料中心也逐漸轉往雲端,因此繼2013年,Google啟用位於彰化的資料中心後,又陸續在台南、雲林都買下土地籌建新的資料中心外,台灣也是Google跨國海底電纜的重要上陸據點。同時,另一家雲端大廠微軟也要把資料中心落地台灣。

工總曾提出台灣投資環境有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這些科技大廠以低成本取得土地資源後,得24小時不休息的資料中心會不會變成「吃電怪獸」?尤其政府規劃2025年完全廢核,隨著核一、核二除役,北部供電一定會不足,之後恐面臨「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情況,台灣缺電問題未來會不會更嚴重?屆時政府該如何決定供電優先順序?

連台灣美國商會日前發表「2022台灣白皮書」時都指出, 供電穩定性的隱憂,已是會員「越來越擔心的議題」;更不用說未來還得面臨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憑證的問題。

不過,根據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透露,Google彰濱資料中心每年用電量約為4.3億度,相當於全台灣用電量的0.016%,對比台大校園一年約使用1.4億度,「資料中心並沒有想像中的吃電。」

而根據IEA資料,台灣工業電價全球排名第六低,水價也是全球第二便宜,就算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7月起調漲用電大戶電價15%,這些大規模資料中心在台的水電價成本仍是十分低廉。

值得借鏡的是,遠在位在西歐的愛爾蘭共和國,擁有70個資料中心,現在是歐洲增長最快的資料中心市場。使用了大約900兆瓦的電力。根據愛爾蘭國有電網電信商Eirgrid一份報告顯示,到2029年,資料中心將消耗愛爾蘭年度電力供應的近30%。一個沒有多少電網電力的小國接納這麼多的資料中心,使愛爾蘭整個電力供應的可持續性面臨風險。

僑外資綠能當道   外資恐成國家電力來源主力

另外,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年前5月僑外資投資件數雖為909件,年減5.83%,但因荷蘭商海龍控股、丹麥能源商哥本哈根等對台灣離岸風電投資的挹注,投資金額達42億9560萬餘美元,年增達116.2%。

但有學者認為,電力是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根本要素之一,目前台灣離岸風電風場大都掌握在外資手上,加上國家公有大型太陽能專案,不是被外資企業得標,或是發生如「聯合再生能源工程」低價得標後股權轉賣外資的情形,恐會讓國內的相關企業越來越無法與外資企業相抗衡,進而讓外資變成國家電力來源的主力,非常危險。

與此同時,離岸風電國產化卡關嚴重,也讓政府主動「讓步」、調降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國產化比重,改成「只要60%國產化就好,剩下40%採彈性加分」,技術轉移緩不濟急,更打擊國產化台廠,產業升級長路漫漫。

沃旭能源從2018年4月30日對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如火如荼地展開風場建置的工作,其中第一項工程,就是在同年11月8日動土的陸上變電站。圖/取自沃旭能源臉書

台灣人才便宜又好用 服務業進軍大陸先試水溫

至於美資完全持有台灣好市多、荷商海尼根買下三洋維士比所屬龍泉啤酒廠,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除了在地生產可省下昂貴的運輸成本外,還可減免關稅優惠,加上台灣工資便宜,人才有一定的品質,消費不手軟等,都是外商來台布局內需產業的關鍵。

其實,外資布局台灣已不是新鮮事,日本三井不動產集團自2013年進軍台灣以來,已持續在新北市林口、台中港特定區、台北市南港、台南市高鐵特定區、台中市東區、高雄等地插旗,累計7座OUTLET、商場,還和國泰建設合作建案,投資台灣動作頻頻。

而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則分析,好市多美國總部應是希望全權掌握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亞太市場主導權,且提升決策效率,加上在中國大陸開幕的蘇州店、上海店都造成很大風潮,消費者「瘋好市多」景象前所未見,顯見中國市場潛力無窮,剛好藉助台灣好市多培養團隊,擔任店舖總經理角色。

招商引資主要目的是產業升級轉型、人才培育、以及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近幾年政府祭出低廉水電、土地、稅制與政策優惠大舉引資,並且做為政績廣為宣傳,但各界是否該想想,除了「外資愛台灣」這類民粹式的口號外,台灣實質真的得到了什麼?

美商Costco完全持有台灣好市多案,被形容是抱回「會生金蛋的金雞母」。圖/取自好市多官網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