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酷澎包裹亂象》「無接觸配送」惹禍! 酷澎CEO:台韓物流水準有落差
根據《民報》調查,酷澎包裹釀成街邊亂象,其實與內部設定的「無接觸配送」有關,連外資法人大摩都注意到這個問題,在11月初法說會質疑酷澎執行長金範錫,金未明確回應僅說:「台灣和韓國的物流服務水準有差距。」
成立車隊 大推「無接觸配送」
酷澎從南韓起家,一度選擇在日本擴張海外版圖卻踢到鐵板,如今看準民眾撿便宜的心態,在台大打補貼戰、價格戰,以「低價」搶下一席之地,形成momo(富邦媒)、PChome(網家)、蝦皮等電商最大對手。
為了強化「火箭速配」隔日到貨,酷澎不想受制於人,決定成立自家車隊,一方面在桃園大園、觀音、楊梅成立6個倉庫,另一方面在物流導入「無接觸配送」政策,訓練司機以最快速度將包裹送到顧客的手中。
延伸閱讀》【多圖】WOW!物流將iPhone 17塞信箱、丟門外就跑了 酷澎出面回應

複製南韓模式 文化落差衝擊購物體驗
事實上,台灣物流發展多年,握有一套「快速送貨」的制度。電商圈人士指出,先以一通電話確保顧客在收貨地點,或由大樓管理員親簽,才算完成送貨服務,反之,物流司機必須擇日再送,或將包裹寄放臨近超商,等顧客下班再去領包裹。
但看在酷澎眼裡,真正「快速送貨」,應該是顧客回到家就能一眼看見包裹。將包裹置於門外,其實是複製南韓與海外的物流模式,問題是台韓民情大不同,南韓住戶幾乎設置電子鎖,物流司機以密碼進入大樓,將包裹放在顧客住處的樓層門外,才算完成配送服務。
反之,電子鎖在台灣住家並不普遍,導致「包裹亂象」成為民怨。酷澎內部人士坦言,公司希望將國外技術和經驗引進台灣,同時必須克服台灣長久以來的民情與文化問題。
根據《民報》掌握,酷澎「無接觸配送」有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如果一樓大門可以進入,物流必須將包裹直接放在客戶所在的該樓層門口;反之,按門鈴、打電話都沒接,那物流會視一樓大門週遭狀況,評估是否能放包裹,不適合就帶走包裹,擇日再配送。」知情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