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峙維專欄】抓緊機會參與廟會並欣賞藝陣

台灣的廟會活動中,毫無疑問神明是主角,消災祈福是主要目的,但所謂「迎熱鬧」的「熱鬧」正來自藝陣表演。參與藝陣並無償演出是休閒娛樂,學習技藝或武術的機會,同時也是為地方信仰服務。

陳峙維(前台大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自由作家)
2024/05/01 11:37
台南學甲舉行上白礁暨保生大帝祝壽祭典,各類藝陣雲集,由36名孩童裝扮歷史人物,人力扛抬行進的蜈蚣陣特別引人注目。孩子坐上蜈蚣陣是象徵健康長大、學業猛進的好兆頭。圖/取自學甲慈濟宮粉專

4月17日台南學甲舉行上白礁暨保生大帝祝壽祭典,為期三天的遶境活動中,各類藝陣雲集,由36名孩童裝扮歷史人物,人力扛抬行進的蜈蚣陣特別引人注目。孩子坐上蜈蚣陣是健康長大、學業猛進的好兆頭,家長因此準備糖果與禮品,隨陣頭行進而丟撒給信眾,也象徵神童賜福鄉親。這些禮品五花八門,紅包、刮刮樂、家電兌換券、高級食材,甚至金飾都有。今年有信眾因為來不及反應,被整顆一台斤的高麗菜砸傷。

不若白沙屯媽、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學甲的祭典受媒體關注有限,大多數民眾並不知悉,而且很遺憾,今年佔了不少新聞篇幅的竟是高麗菜砸傷人事件。許多地區性的民俗活動雖獲公告為無形文化資產,由公部門協助保存與推廣,但國人未必都認識或曾參與,也因此失去不少觀賞傳統表演藝術的機會。這些伴隨廟會活動的各種民俗遊藝演出稱為「藝陣」,更細一點可以再區分為「藝閣」和「陣頭」。

藝閣是在製作精美的亭台樓閣中,佈置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小說戲曲的場景,再由真人裝扮或以人偶展現其中的角色人物,用人力肩扛或車輛載送參與遊行的表演。藝閣通常是靜態展示,偶有南管唱奏或戲曲唱段,但多只是坐著演出,而不是舞台上那般的動態演繹。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日本祭典中稱為「山車」的大型彩飾花車,上面也搭載神話或英雄故事的人偶,有的還設有小舞台供樂師或舞者演出,也是相同概念。

相較於藝閣偏向靜態或縮限在小範圍的演出,陣頭則是動態沿街邊走邊演或定點停駐表演,堪比街頭藝術、行動劇場。陣頭的內容多元,民俗學者依功能或形式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但基本上不離宗教、音樂、歌舞、雜技、武術等。例如,七爺八爺太子爺等「大神尪」是陣頭,敲鑼打鼓吹嗩吶的北管音樂是陣頭,車鼓陣和桃花過渡這種小戲是陣頭,舞龍和醒獅是陣頭,威武神秘的八家將是陣頭,展演拳腳和兵器功夫的宋江陣也是陣頭。

學甲的蜈蚣陣最早是漳泉移民傳入台灣的蜈蚣閣,在造型上屬於藝閣,以長板串連搭載棚架座椅,而長板連接處可活動,行進時如同蜈蚣爬行,所以稱為蜈蚣閣。學甲的蜈蚣陣首裝有龍頭,末端則接上鳳尾,這一組龍頭鳳尾平時設有名為「蜈蚣公」的牌位祭祀。地方認為蜈蚣公是輔佐保生大帝的青龍神轉化,具有鎮煞驅邪的能力,走在遶境隊伍最前方,可以確保整個行程平安順利。原本的蜈蚣閣已經發展成具宗教意涵的蜈蚣陣,成為一種陣頭。

家長為孩子報名學甲蜈蚣陣是祈福,孩子參與也是一種榮譽。蜈蚣陣上有36個席位,遶境三天,故有108個名額,若報名人數眾多,則擲筊請示神明決定。參加者多為大班和國小學童,因為仍按傳統習俗由人力肩扛,還有體重不可超過35公斤的限制。其實家長和孩子參加這個陣頭相當辛苦,孩子們天未亮就要依分配到的人物角色梳化、著裝,趕著五、六點鐘出發,再由家長陪伴頂著豔陽或冒著風雨遶境一整天。

台灣的廟會活動中,毫無疑問神明是主角,消災祈福是主要目的,但所謂「迎熱鬧」的「熱鬧」正來自藝陣表演。早期社會中,不只是廟會,其他婚喪喜慶場合,也會請來藝陣。這些藝陣大都是鄉里民眾組成,平日閒暇聚會練習,或在赴廟會或其他場合前才集中訓練。參與藝陣並無償演出是休閒娛樂,學習技藝或武術的機會,同時也是為地方信仰服務,凝聚居民情感共識的活動。因時代變遷,社會結構改變,這些業餘的藝陣正逐漸消失中。

現代人生活忙碌,尤其生活在都會區的上班族,連自己居住地的廟會都未必認識。如台北市重要的艋舺青山王、霞海城隍爺遶境,許多市民往往是媒體報導,或聽到喧囂聲才得知。對於廟會活動或傳統藝陣有興趣,但不知從何著手的人,不妨造訪文化部文資局的「國家文化資產網」、內政部的「台灣宗教文化地圖」網站,深入探索,為自己安排個休假,完整參與一場宗教與藝術盛會。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