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王國」台灣 充滿綠意療癒之島 北科大成立首座蕨類試驗校園

臺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稱,隨處可見的蕨類,為生活在水泥建物砌起的都市叢林;農業部林試所與北科大,合作成立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要為臺灣建築物尋找一絲絲的綠色漾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4/04/20 16:56
北科大成立首座蕨類試驗校園,圖為附生蕨類台灣水龍骨。圖/農業部提供

蕨類植物長期以來即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餐廳裡常見的美味炒「山蘇」,即是蕨類的一種。每年春季,大約在四月期間,太平山森林遊樂區蹦蹦車軌道兩旁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裏白」,頂著二叉捲旋羽片狀新芽,呈 Y 字型,如同成群綠色「小外星人」的天線,爭相接收人間春天的訊息。「裏白」,浪漫地與古詩人的名字發音相同,也有久遠的歷史,卻是具侵略能力的蕨類植物。

在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步道的岩石邊,若發現一叢像松樹的葉子,不過卻有一顆顆的小珠子鑲在枝條上,別弄錯,那是在臺灣分布範圍廣泛,卻不易見到的「松葉蕨」;「海金沙」則是墾丁森林遊樂區很容易見到的蕨類。

臺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稱,福爾摩沙小島上擁有古老蕨類,還有許多來自熱帶至寒帶、以及特有的種類。全世界各大類的蕨類植物,臺灣可說是得天獨厚的幾乎都可見。

臺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稱,田字草是水生蕨類,容易培養照顧。圖/農業部提供

被稱為「台灣蕨類教父」的郭城孟教授曾分享:「全世界的蕨類植物分成39科,台灣就有34科,以種類來說,歐洲約有150種,台灣高達約700種」、「台灣就是一座充滿綠意的療癒之島!」

臺灣的蕨類數量豐富也曾衍生一則趣事,臺灣的筆筒樹數量相當多,但對外國人來說卻相當稀有,甚至是被列為保育植物,因早年曾大量外銷筆筒樹製品,後來引起許多國外保育組織之關切,甚至是來臺調查筆筒樹是否瀕危,不過調查人員來到臺灣卻發現臺灣的筆筒樹成林。

蕨在古中國的文字就已出現,並有相關食用紀錄,可見在數千年前的人類就已經知道蕨類植物的存在,到了現代,除了山蘇花及蛇木外,花束的最佳陪襯「羊齒」;觀賞用的鐵線蕨及鹿角蕨等;常供藥用者如瓶爾小草、海金沙、木賊等;製成裝飾品的如芒萁籃子,金狗毛蕨飾品等,皆是已融入人類日常生活的蕨類。

根據考據,蕨類起源於四億年前,歷經多次物種大滅絕,不僅沒有被完全消滅掉,甚至還演化出多樣化生態習性的物種,在全世界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臺灣將近850種,舉凡水中長的、陸上長的還是樹上爬的,不僅出現在森林中,甚至在都市裡的建築物上都可發現其蹤影。在台灣,有七成人口住在六都,緊湊的空間讓人們逐漸與自然脫節,隨處可見的蕨類為生活在水泥建物砌起的都市叢林撫慰著都市裡居民心靈。

不同的蕨類也有不同的喜好環境,不能用蕨類都喜歡陰暗潮濕一言以蔽之,像是長在紅樹林的鹵蕨,就偏好強烈日照環境的沼澤地,適合建築物中庭光線充足的生態池池畔栽植;水棲兩陸的水蕨,不論是淹水或是淺水,都可以長得絕美,是生態池的必備良品,若再加一點帶來幸運的田字草,就更加美滿。建築間空隙是鐵線蕨、橢圓線蕨、觀音座蓮及台灣金狗毛蕨等許多耐陰耐濕地生型蕨類的樂園。相對於水生蕨類,生長在樹上或是岩壁上的附生蕨類,是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生物大滅絕後快速演化出來的一群植物,像是杯狀蓋骨碎補、山蘇花、台灣水龍骨、崖薑蕨,通常具有耐旱的特性,適合無法每天照三餐澆水的忙碌都市人。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在臺北科技大學成立臺灣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圖/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近年來積極推廣校園原生植物栽植,發展本土校園景觀特色,透過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合作,昨天 4月19日在臺北科技大學成立臺灣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共同探索都市建築物中適生的蕨類植物種類,為臺灣建築物尋找一絲絲的綠色漾意。

有別於目前少數大專院校以分類為主軸的蕨類教學區,臺北科技大學蕨類實驗地設置的目的,在於結合科學化的環境紀錄及蕨類生長調查,來告訴您如何抓住照顧蕨類的竅門,培養出蕨類綠手指。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