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企業2026年將加薪 75%企業銀彈攻勢搶AI人才
2026年,企業在薪酬策略上的動作比外界預期更積極。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公布的《2025企業年終及2026薪酬趨勢大調查》,有多達63.9%的企業預期明年會加薪,平均調幅落在4.5%,若以2025年全體受雇者月薪中位數4萬元換算,明年每月可望實質多領約1,780元。這樣的加薪態度,在全球景氣走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尤其顯得罕見,也反映企業在人才競爭快速升溫下,已不得不提前部署薪資戰。
加薪動能回溫 企業為留才掏真金白銀
從調查內容可看到,企業之所以願意提高人事成本,最主要原因仍是留才壓力。近兩年缺工問題不斷擴大,許多產業的離職率居高不下,企業為了穩住現有戰力,只能透過薪資調整來增加黏著度;同時,市場薪酬競爭力也逼使企業調整腳步,因為只要薪資落後同業,就會在徵才中全面失去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不只是科技業,許多服務型產業在疫情後重建仍未完全回穩,但也必須面對薪資調整壓力,旅遊休閒與教育服務等產業,因缺工嚴重且人力需求持續增加,明年的調薪幅度甚至可能超越市場平均。整體來看,2026的薪資市場將呈現更大規模的結構性補漲。
AI帶動薪資跳躍 老鳥加碼幅度最高可達三成五
今年調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I人才薪水與一般職務的薪資差距越拉越大。調查顯示,有75%的企業願意為具備AI開發技能的人才提供額外加碼,平均增幅超過9.5%,甚至在光電與光學產業中,已有企業願意替熟悉AI技術的資深員工調高35%的薪資。
這股趨勢來勢洶洶。AI不再只是單一部門或個別產品線的支援工具,而是企業戰略與營運流程改革的核心。從製造業、金融業,到零售與物流,所有產業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導入AI,而能將資料工程、模型開發、演算法調校與產品應用串成完整生產力的人才,成了全市場最稀缺的資源。也因此,企業願意以更高成本搶人、留人,而這筆「銀彈攻勢」不僅投入在新人,更投入在能立即帶來產能改善的老鳥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產業大環境中,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電腦製造業,是最積極進行AI化的三大產業,企業普遍相信AI將成為未來五年的競爭力關鍵,也因此在薪資結構上做出更大幅度的前瞻性調整。
景氣保守但薪資照漲 企業進入「邊看邊調模式」
儘管企業在搶AI人才上動作頻頻,但對於2026年整體景氣的看法卻明顯偏向保守。調查顯示,有43.1%的企業認為明年景氣將與今年持平,37.6%預期會變差,僅有19.3%仍抱持樂觀態度,業者最擔心的外部變數包含關稅政策、國際供應鏈波動與地緣政治局勢等。
即便如此,企業仍不願輕易調整薪酬制度。調查中有高達七成以上的企業表示,薪酬結構不會因關稅變動而受到直接影響,顯示薪資決策正朝向「邊看邊調」、「滾動檢視」的方向前進,過去一年一調的薪酬制度,已不足以反映快節奏的人才市場,而企業正朝更即時、更彈性的調薪模式邁進。
AI時代的薪資戰開打 企業與人才都在重新定位
綜觀調查結果,2026年的薪資市場最大的變化,是「AI正在全面重寫薪酬秩序」。加薪不再只是因應通膨或基本競爭力,而是企業在數位轉型中對關鍵技能的投資,未來的薪資增幅將更取決於個人是否擁有AI相關技能,而不是職位層級或資歷長短。
企業若要在新一輪人才競賽中站穩腳步,勢必得加速建立內部AI能力,以減少外部搶才成本;而對於職涯工作者而言,AI正成為拉開薪資差距最直接的推力,誰能掌握技術,誰就掌握自己收入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