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醫新聞

「藥駕」每年危害3百條人命,危險程度不輸「酒駕」!交通安全也須有用藥分級
許多人都知道酒駕的危險,事實上,藥物同樣也會影響駕駛人精神,增加行車危險性,「藥駕」每年危害3百條人命,造成的交通危害,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

【921國際失智症日】台灣失智人口已將近32萬 重視失智者人權成必要課題
根據衛福部調查,到去年111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將近有32萬人,失智症儼然已成了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議題,面對失智人口快速攀升,了解失智症、重視失智症患者的人權,更是備受關注且該積極面對的事。

9月蜂螫高峰月 外出踏青勿穿鮮豔衣服噴香水 躲避蜂螫帶來的中毒及死亡威脅
9月份是「蜂螫」的高峰,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如果同時被胡蜂螫傷20處以上,更會出現嚴重中毒症狀甚至有死亡的風險。

羅東博愛醫院70周年慶 與劇團合作喚起乳癌與女性議題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為喚起社會大眾對乳癌的重視,宜蘭羅東博愛醫院特別將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與乳癌議題結合,邀請《完美咪咪》舞台劇團來宜蘭表演,全數8場次招待縣民免費欣賞。
中醫保健

中藥製劑輪流缺,中草藥原料不缺卻價格飆漲? 過度依賴對岸是台灣中藥材一大隱憂
中草藥貴得很有感?科學中藥老是缺?歸咎源頭原因,皆是因台灣中草藥有8成5以上來自中國大陸,不論品項或價格接受至於對岸。中醫藥司輔導中草藥自種自用是否能有成效?天然環境阻礙,成效困難重重。

日本人土用丑日吃鰻魚補元氣、消暑 中醫師、營養師:有道理可循
夏季常讓人食慾不振,相傳日本從江戶時代,就有在土用丑日吃鰻魚補元氣的習俗。2023年土用丑日是7月30日,中醫師及營養師為我們分析暑熱天吃鰻魚有沒有道理,及提供更多酷暑補元氣的飲食建議。

冬病夏治「三伏貼」時機到!為你一次解惑三伏貼日期、功效、穴位、禁忌
今(7/21)日是「三伏貼」的初伏,中醫師特地提醒想要改善鼻過敏與氣喘的民眾,好好把握住這個「冬病夏治」的時機。然而究竟「三伏貼」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能改善過敏現象?

炎炎夏日禿髮威脅來襲 中西醫教你多管齊下護住頭上三千煩惱絲!
人說「三千煩惱絲」,而對有落髮困擾的人來說,沒有「煩惱絲」反而是更煩惱的事。夏季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旺盛,對頭皮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落髮的原因很多,求助中、西醫師找出原因能才對症下藥。
樂活長齡

失智老人「三偷妄想」常演變鄉土劇情節 醫師教一方式破解
偷錢、偷人、偷珠寶……,失智症長者常出現的「三偷妄想」,往往導致家中出現鄉土劇八點檔般的情節,造成家庭成失和或遺憾。醫師教大家只要用一個問題,就可判斷是否僅為長者的幻想。

【高齡社會必修課】 50歲開始超有感~肌少症與我們的距離比你想像得還近
你是否覺得疲倦、走路也變慢了?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說,25歲是肌肉質量與肌力最巔峰,之後會逐漸衰退。為什麼50世代對肌少症最有感?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如何迎接健康、不失能的晚年生活?聽聽專家怎麼說。

抑鬱症怎麼辦?醫師說李玟經驗教我們什麼?
流行音樂天后Coco李玟因抑鬱症驟逝的消息震驚各界,看來活潑開朗且陽光的人,怎麼會得到抑鬱症?抑鬱症為什麼容易讓人產生負面想法,甚至走上絕路?又有什麼自救的方式?

在宅醫療 讓在家安心終老不是夢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在宅醫療」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台灣未來該朝什麼方向走?如何完善制度幫助者長安心在家終老?
毛起來醫

狗狗一定要會握手?「服從訓練」養出穩定正向的家庭夥伴
狗的1歲約為人類的18歲成年,如同人類一樣,剛出生幾個月的毛孩,若能給予適度教育,往後的飼養壓力就會比較輕。不過,服從訓練可不是單純握手、坐下這麼簡單,還包含飼主、毛孩的位階認知等。

【更新】馬來貘「貘克」死亡 初步判定死因爲「急性肺水腫」
從捷克遠渡來台的馬來貘「貘克」日前離世,台北市立動物園20日公布解剖結果,初步判定死因為「急性肺水腫」,並非日前大家所懷疑的熱衰竭致死,園方預計將為「貘克」舉辦追思會。

盛夏氣溫飆38度 推車提籃裝寵物慎防中暑
夏季燠熱,不少飼主擔心毛孩腳掌接觸滾燙地面,外出選擇裝提籃或以寵物推車代步,但獸醫師提醒悶熱空間當心寵物中暑!

軟萌幼犬回到家秒變惡魔? 訓犬師:適度訓練能更快社會化
幼犬是不少新手飼主的優先選項,但因幼犬普遍社會化程度低,活動力強、破壞力也強,造成領養率高、退養率也高。若能適度加入幼犬行為訓練,對於陌生環境接受度高,對於飼主來說,相處以來也輕鬆。
民報醫筆記

【民報醫筆記】921地震24周年 抗震保命該怎麼做?
921大地震屆滿24周年,台灣地震頻繁,據統計,地震受傷原因又以家具傾倒、掉落或移動所造成的傷害最多,遇到這種情形,傷口該如何照護?

【民報醫筆記】全民防災動起來~「家庭防災計畫」簡介
北市建案「基泰大直」施工不當,導致附近民宅塌陷、傾斜,上百人被迫疏散,事前擬訂完善的防災計畫,包括制定逃生路線等應便方案,可幫助您在緊急情況下,迅速且有效地應對災難,拯救珍愛的家人和降低財產損失。

【民報醫筆記】全民防災動起來~建構個人防災網,簡單又便利
常見的防災資訊常以全國的角度出發,難以符合個人所在地區特定需求,消防署為建立以民眾為中心之數位防災資訊服務,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資訊網,結合民眾個人關切的防災議題及資訊,量身提供完整資訊。

【民報醫筆記】災害防治急先鋒二~全民參與建構韌性社區
災難是無法預測的,如果能夠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就能降低災害來臨時生命財產的損失。政府推動全民建構韌性社區,但韌性社區無法單靠政府推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是韌性社區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專家處方欄

【陳順勝醫師專欄】美國神經學會會後手記 歷練萬千知識通達正如夕陽無限好
作者赴美參加第148屆的美國神經學會結束,從費城抵達科羅拉多州途中,深感在這偉大的時代,科學的進步讓其感觸自己早已過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而有相見恨晚或出生太早的感嘆,正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陳順勝醫師專欄】咖啡的魅力與健康風險
國人喝咖啡風氣盛行,究竟喝咖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優是劣?醫師從咖啡的製程、成分與元素來分析,似乎優點大過於缺點!每天喝適量的咖啡,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的機率,並減少膽結石和脂肪肝的發生。

【陳順勝醫師專欄】脂肪的功能與如何控管身體的油
提起脂肪及膽固醇,很多人都會打從心裡排斥,認為是許多慢性病的罪魁禍首。醫師建議脂肪攝取量需適當,每天攝取脂肪所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三十。

【楊憲宏專欄】Covid疫苗施打「常態化」 有必要嗎?
指揮中心說疫苗施打未來將「常態化」,問題是這「次世代」疫苗,根據的是哪些變種病毒來製作的,以目前變種轉化速度如此快,去年買的「次世代疫苗」,到了今年三、四月時,效果恐怕很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