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政策推動滿3週年 台灣創全球首例雙納高風險族群制度 助逾2千人早期確診
肺癌篩檢政策推動滿3週年,全台逾21萬人受檢、2,000餘人早期確診,政策涵蓋家族史與吸菸者,篩檢效益顯著,台灣模式獲國際關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肺癌長年位居我國癌症死因首位,主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等到出現身體不適時已是晚期。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資料,肺癌若能在0期或1期及早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延誤至第4期,存活率驟降至一成,凸顯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為提高早期發現率,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起推動「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肺癌篩檢,並自114年起擴大對象,涵蓋具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兩類高風險族群,成為全球首個同時納入此雙類別對象進行肺癌篩檢的國家。
截至114年6月30日,全國已有21萬7,744人完成篩檢,2,506人確診肺癌,其中逾八成(2,069人)為早期發現。具肺癌家族史者中,早期診斷率達89.3%;重度吸菸者亦有68.2%為早期。相比實施篩檢前全國晚期比例逾六成,顯示政策顯著提升早期發現與治療效益。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政策實施三年來,台灣已成為國際矚目的典範,不少國外學者主動來台交流,分享篩檢經驗。他強調,此政策除成功守護國人健康,更有助全球公衛政策推動。
目前全台22縣市共207家醫院提供篩檢服務,114年上半年公費篩檢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2.4%。篩檢不僅提升存活率,也帶來家庭希望與生活品質的改善。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篩檢,並注重健康管理,戒菸、遠離空汙、均衡飲食,若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衛福部將持續整合資源,打造完整健康防護網絡,實現「健康台灣」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