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阻塞恐傷心臟 醫:發病心血管風險增4.6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俗稱肺阻塞)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113年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4)日於「世界肺阻塞日」前發佈全台15家醫院、1240名病人普查報告,結果顯示高達61%患者伴隨心血管共病,若曾發生急性惡化,心血管事件風險更增加4.6倍。國際最新治療指引亦首度納入「心肺風險」概念,顯示肺阻塞已不僅是肺部疾病,更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
全球指引新增「心肺風險」 警訊助早期辨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肺阻塞列為全球第四大死因。全球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GOLD)於2025年治療指引中首度強調,肺阻塞病人於急性惡化發作期間及之後,心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升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普查結果也顯示,過半病人具有「呼吸困難、症狀問卷分數偏高、頻繁咳嗽咳痰、心血管共病、肺功能低落及中重度惡化」等高風險因子。曾有惡化病史或心血管共病者,再次惡化的風險為低風險族群的8.1倍,凸顯早期識別與介入的重要性。

曾惡化病人心血管風險增4.6倍 醫師籲落實五大預防行動
胸重學會專科醫師蘇剛正指出,肺阻塞患者在急性惡化後6個月至一年內,心血管風險依然居高不下,常出現心衰竭、心肌梗塞等併發症。
他強調,預防惡化是保命關鍵,呼籲病友落實「五大抗惡化行動」:
一、戒菸:完成戒菸者中重度惡化風險下降31%,心血管惡化風險降25%。
二、規律使用吸入劑:穩定肺功能,減少氣促與急診機率。
三、疫苗接種: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者,惡化風險下降12%。
四、肺復原運動:降低惡化風險17%,但目前執行率僅約1成半。
五、營養補充:避免過瘦導致活動力下降,維持免疫功能。
「唯有做到先保肺、再護心,才能遠離致命風險。」蘇剛正說。
健保署強化P4P方案 115年起加碼推動
衛福部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健保署持續推動「慢性阻塞性肺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P4P)」,明年元旦起,將增加2500萬的資金挹注,並要求7成費用給予醫事人員,鼓勵醫療院所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連續照護。113年共有211家院所參與、照護人數約2.8萬人。

國健署推PUMA問卷與戒菸服務 提早揪出高風險族群
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肺阻塞是國健署高度關注的呼吸道疾病之一,除持續推動戒菸計畫外,也導入「PUMA自我評估問卷」,協助民眾早期發現症狀、儘早就醫。同時,目前全台約有3,0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涵蓋全國99.5%鄉鎮市區,113年已提供43萬人次戒菸服務,透過巡迴醫療更達100%覆蓋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