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民報醫筆記

【民報醫筆記】921地震24周年 抗震保命該怎麼做?
921大地震屆滿24周年,台灣地震頻繁,據統計,地震受傷原因又以家具傾倒、掉落或移動所造成的傷害最多,遇到這種情形,傷口該如何照護?

【民報醫筆記】全民防災動起來~「家庭防災計畫」簡介
北市建案「基泰大直」施工不當,導致附近民宅塌陷、傾斜,上百人被迫疏散,事前擬訂完善的防災計畫,包括制定逃生路線等應便方案,可幫助您在緊急情況下,迅速且有效地應對災難,拯救珍愛的家人和降低財產損失。

【民報醫筆記】全民防災動起來~建構個人防災網,簡單又便利
常見的防災資訊常以全國的角度出發,難以符合個人所在地區特定需求,消防署為建立以民眾為中心之數位防災資訊服務,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資訊網,結合民眾個人關切的防災議題及資訊,量身提供完整資訊。

【民報醫筆記】災害防治急先鋒二~全民參與建構韌性社區
災難是無法預測的,如果能夠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就能降低災害來臨時生命財產的損失。政府推動全民建構韌性社區,但韌性社區無法單靠政府推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是韌性社區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民報醫筆記】夏日炎炎高溫難耐,淺談居家電器火災防範與應變處置
夏日高溫難耐,冷氣一開就是一整天,但家中既有線路可能因為老化、過載或使用不當等原因,而引發電氣火災,謹記口訣「五不一沒有」,萬一電器短路時處理順序為「拔、關、水」,另外,平時的安全檢查也相當重要。

【民報醫筆記】夏日消暑登山活動盛行,發生山域事故時如何提高獲救機率
登山活動是最受歡迎的戶外活動之一,但登山前充分準備是安全登山的不二法門。包括提升體能、登山教育及各項物資整備等。若不幸遇上山域迷失,務必保持冷靜並確實做到「STOP」,進而求救增加獲救機會。

【民報醫筆記】災害防治急先鋒—淺談防災士專業與訓練
災害與災難何時會來無法預知,是誰可以運用正確的防災知識指引民眾成功避難?答案是「防災士」!訓練課程以災情通報、災民疏散、災後復原為基礎概念,成為民間自主防災工作的種子。

【民報醫筆記】避免樂極生悲~ 大型活動發生踩踏事件之因應與應變
疫情降級後大型活動陸續舉辦,萬一發生大量人潮推擠贈成踩踏情形該如何自保?首先將雙手交叉護在胸前,可在自已被擠壓時,留有一些胸部擴張的呼吸空間。另外,謹記順著人流往兩側離開、跌倒時保護頭部及身體。

【民報醫筆記】重視高血脂、遠離腦中風!
通過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數值,能夠降低腦中風的風險,減少再次發作的機會。曾經中風過的病患需要將LDL-C控制在100以下,若是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引起的中風患者,則需要更嚴格地控制在70以下。

【民報醫筆記】淺談突發性創傷大量出血即時處置與因應
如何有效止血?先要了解血液流出的多寡跟「血管內外的壓力差」及「傷口大小」有關係,若可以施加適當壓力在血管外的話,就能減少血液的流出,儘早加壓傷口減少血液流出並打119報案,對傷患的預後一定會有所幫助。

【民報醫筆記】暑假來了,戶外親水活動突遇暴雨,該如何應變與處置
炎炎夏日,若有計畫到溪邊戲水,要不斷觀察溪流上游的天氣狀況,注意觀察「溪水暴漲三徵兆」來避免意外的發生。若真的不幸遇難,也可使用「自救3招」與「救溺5步驟」增加自己獲救的機會。

【民報醫筆記】你不知道的救護技術員
民眾對於救護車一定不陌生,但是對於救護車上人員的組成有什麼樣的了解呢?救護車出勤人員的組成皆由緊急救護技術人員(EMT)所組成,又分為初級、中級及高級,除了初訓外,每年依照各級別的規定,皆需要進行複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