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重大車禍常見傷害 緊急處置可增加存活率
近期頻傳重大交通事故,10月21日國道遊覽車車禍奪4命,10月24日新澳隧道砂石車超速造成1死。新竹耀群科技公司舉辦員工家庭日旅遊,包車南下前往劍湖山旅遊,其中一台遊覽車疑似欲超車、變換車道不當,與自小客車發生碰撞,釀成4死悲劇。看到車禍事故發生,除了撥打119請求協助外,還可以進行何種處置?
【案例】
「砰~~~」一聲巨響,路上的行人、騎車的騎士、開車的駕駛紛紛注目過去,是一輛自小客車撞擊到橋墩,車頭部分凹陷且開始冒煙,驚嚇之餘,陸陸續續地有熱心的民眾、周遭的商家開始上前幫忙,此時,「吱~~~」尖銳的剎車聲響起,原來是一名機車騎士邊騎車邊查看發生甚麼事,一不注意就碰撞到行人,救護車警鳴器聲響越來越近,一位民眾開始招呼救護車,指示事故的地點,救護員將車輛停妥於事故現場後方,阻擋車流後,並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接著上前評估傷患。
【關鍵問題】
- 車禍常見的傷害有哪些?
- 該如何預防?
- 救護車到達前,可以多做些甚麼?
【關鍵處置+問題解析】
事故傷害是臺灣十大死因之一,且110年死因結果顯示1~14歲及15~24歲的年齡層間,事故傷害死亡是位於第一名,其中運輸事故為事故傷害死亡的大宗,所以認識事故傷害其中之一:車禍事故所造成的傷害,有其必要性,也可間接避免其受到的傷害。
無論汽車駕駛、機車駕駛,抑或是行人,受傷的位置會有所不同,但是傷害的類型大同小異,對於一般民眾好辨認的方式就分為可見出血的傷害以及不可見出血的傷害,可見出血的傷害包含擦傷、撕裂傷、切割傷、穿刺傷、甚至是截肢或開放性骨折;不可見出血的傷害就包含瘀傷、內出血、閉鎖性骨折,例如頭部傷害就有嚴重的腦部出血到輕微的顏面擦傷、胸部傷害就有嚴重的主動脈剝離到輕微的肌肉瘀傷,雖然可以細分很多種類,但對於大家來說,只要記得簡單的分類可見出血以及不可見出血。
既然事故傷害是臺灣十大死因之一,運輸事故又占比最高,那麼該怎麼預防?這需要政府、社會、個人一起合作努力,例如政府頒布安全帶政策、安全帽政策,社會家庭會不會宣導督促,以及個人是否會自我遵守,都息息相關,當然個人方面可以多記得停看慢,事故就會降到最低。
但是天外飛來一筆,總是天有不測風雲,那麼假設遇到、看到事故發生了,除了撥打119請求協助外,還可以多做甚麼呢?
- 首先注意安全,包含自身、傷患、其他熱心民眾,確保事故現場相對安全後,再協助傷患,簡單做法將車輛、三角錐或是其他明顯物體擺放在事故現場上游。
- 不輕易移動傷患,除非患者意識不清且現場危險,於搬動時,應確保傷患的頭頸部呈現一直線,且在正常的位置,但最好還是經過專業訓練再操作。
- 確認患者的呼吸狀況,如果沒有明顯呼吸,立即實施CPR。
- 於可見出血的位置實施加壓止血,此舉動可以大大的降低傷患休克甚至死亡的機率,如有三角巾、彈性繃帶可自行簡易包紮,增加止血效果,也可利用手邊毛巾及絲巾當作包紮的工具。
- 當聽到救護車靠近時,請揮手警示救護人員,以利救護人員安全抵達正確地點協助。
- 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時,會詢問剛剛發生甚麼事,此時,請協助說明,剛剛車禍的經過、目前有做了甚麼事情(例:加壓止血),以利救護人員可以做更快速的評估,以及傷患可以獲得更好的照護。
【總結】
車禍常見的傷害很多是皮膚的外傷,就是可見出血的傷害,擦傷或者是撕裂傷,只要簡單止血包紮就好,但如果患者還有呼吸,且正在大量出血的傷口,這可能原因是撕裂傷或開放性骨折等,在自身安全無虞下,那麼各位只要想辦法找到乾淨的布,用力加壓止血,傷患的性命就靠你的一雙手就可以增加存活的機會,相反地,如果沒有呼吸,就立即CPR,也是靠著雙手拯救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傷患。
【TEMTA救護一點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