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輕生各界震撼 重症醫籲:應推動全民死亡教育 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身亡,享壽86歲的消息震驚社會,善終的議題再度被討論,胸腔暨重症醫生黃軒除強調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重要性,也認為老人與家人都要及早接受死亡教育,讓老人有機會表達需求,也是幫助老人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終點的關鍵。
黃軒表示,瓊瑤的選擇並非孤例,許多高齡者常因疾病或心理壓力而萌生死亡念頭。他認為,推動全民死亡教育,是老人和其家人都需要的,可以幫助老人和家人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增進生死溝通、提升生活質量、預防孤獨與後悔,可以幫助老人和家人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並共同準備和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與尊嚴。
他認為,死亡教育主要內容,是教導老人和家人理解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沒有必要逃避或否認,並透過生命回顧、價值反思和醫療準備等方式,協助老人及家人共同面對生死課題。也要教導教導老人及家人了解臨終過程,如緩和醫療和臨終關懷的重要性,鼓勵老人明確自己的醫療意願,例如是否需要插管、心肺復甦等。
在一些實質準備上,可以協助老人整理好緊急聯絡清單,協助制定遺囑或信託,明確資產分配,確保老人了解其保險、退休金及其他福利的使用方式,甚至引導老人參與自己的喪禮計劃,確保喪禮符合他們的文化和個人意願。
黃軒也提醒,在和老人進行死亡話題的討論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避免在老人情緒低落時,也建議社會應推廣專業的死亡教育資源,如透過醫療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提供相關課程及諮詢,並透過學校及大眾媒體讓更多人認識生死課題。
他同時強調,「預立醫療諮商」(ACP)正是可以落實生命善終的方式,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可尊重病人醫療自主意願,瞭解病人真實願望,也同時減輕家屬面對病人離世時的茫然與不知所措,並因將決定權交還給病人,降低家屬幫他人做決定所造成的內疚與自責,進而因著尊重和支持病人的決定,體認到自己是實現病人願望的幫助者。
「死亡教育的目的並非讓人害怕死亡。」黃軒表示,老人可以透過這樣的教育,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終點,家人則能在關懷與陪伴中,學會如何更好地告別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