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進口豬「一萊再萊」 食藥署將提升抽驗率至5成 並研議赴國外查廠

澳洲進口豬肉一連3批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食藥署署長姜至剛在立法院環委會中表示,將把目前進口豬肉邊境查驗比率由2%至10%提升至20%至50%,並研議派員赴澳洲查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5/08 17:03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在衛環委員會質詢,食藥署在未查廠的情況下開放澳洲豬肉進口,要求立刻啟動海外查廠機制。圖/翻拍立法院官網

澳洲進口豬肉「一萊再萊」,連續3批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總量高達70.24公噸,雖食藥署表示符合殘留標準,仍引發國人食安疑慮。為防堵問題擴大,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8)日緊急通過臨時提案,要求政府全面強化邊境查驗與源頭管理。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將把目前進口豬肉邊境查驗比率由2%至10%提升至20%至50%,並研議派員赴澳洲查廠。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在衛環委員會指出,食藥署在未查廠的情況下開放澳洲豬肉進口,違背政府於民國109年所作的政策承諾,認為現行內閣在食安標準上大幅退步。她要求政府應比照當年標準,立刻啟動海外查廠機制,「連飯糰包裝都要清楚標示原料與添加物,萊豬的來源和流向卻不公開,這是對國人食安的不負責任。」

環委會最後決議通過4大重點:
1. 針對進口肉品來源工廠加強實地查核,派員赴廠稽查。
2. 提升邊境對含萊劑豬肉的抽驗比例。
3. 全面落實肉品產地標示,從進口商、加工廠至販售通路與攤商,皆須揭露資訊,供消費者清楚辨識與溯源。
4. 對標示不實、未依規定標示或檢驗不符標準的業者加重罰則。

立委王育敏批評,食藥署在未查廠的情況下開放澳洲豬肉進口,違背政府於民國109年所作的政策承諾,認為現行內閣在食安標準上大幅退步。她要求政府應比照當年標準,立刻啟動海外查廠機制,「連飯糰包裝都要清楚標示原料與添加物,萊豬的來源和流向卻不公開,這是對國人食安的不負責任。」民進黨立委黃秀芳則關注散裝豬肉與加工食品的流向與標示情況,呼籲政府加強稽查,避免消費者在不知情情況下攝取含萊劑食品。

姜至剛回應指出,澳洲原本就允許使用萊劑飼養豬隻,「不用查就知道結果」,但食藥署仍將尊重國會決議,積極籌措預算安排人員赴澳查廠。他也指出,目前所有豬肉產品,包括貢丸等加工食品,皆依法需標示原料豬肉的產地,販售地點亦須揭露來源資訊,供消費者查閱。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