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20年致嚴重骨鬆 67歲婦透過AI介入重拾行走能力

.

鄒尚謙
2025/10/15 17:41
許舜能醫師(左二)67歲的患者呂小姐(右二)今日也出席記者會,她表示,自己因20年的長期透析,全身骨頭都感到劇烈疼痛,連穿衣服等都需要旁人協助。透過宋志建醫師(左一)研發的AI系統預測,精準用藥,重拾行走能力。(記者鄒尚謙攝)

全台血液透析患者不斷攀升,目前已近9萬人。三軍總醫院腎功能室主任醫師許舜能表示,洗腎患者有半數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內死亡率接近100%,是否能夠及早預測、預防成為患者健康關鍵。67歲腎病患者呂小姐表示,因為長期腎病、透析治療,骨頭痛到生活無法自理,得推輪椅走路,經過醫師的治療,目前已能夠自行行走。

腎病患者因血液透析常有「骨鬆」問題

腎病患者常有骨質疏鬆問題,預防成為重要議題,三軍總醫院今(15)日舉辦衛教記者會。許舜能說明,腎功能不全患者因腎臟維生素D生成減少,導致腸道鈣質吸收下降,血鈣濃度降低,進而刺激副甲狀腺分泌過多甲狀腺素(副甲狀腺素)以維持血鈣恆定。長期副甲狀腺亢進會加速骨骼鈣質動員與流失,造成骨密度下降,最終引發骨質疏鬆。

許舜能說,過往的骨鬆藥物容易對腎臟造成傷害,即使腎病患者出現骨鬆症狀,臨床上也難以介入治療;不過,今年3月起健保給付新款骨鬆藥物,對腎臟較不會造成傷害,對洗腎患者來說是相當好的消息。尤其洗腎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5年死亡率為70%至80%,10年死亡率甚至90%至95%,且慢性腎臟病人骨折風險是一般人至少2.58倍以上。

「原因是腎友骨折後會臥床,骨科醫師也不敢開刀,只能等待慢慢癒合。」許舜能指出,一般人術後3個月骨頭便可癒合,但洗腎病患最少要半年至1年,預後過程,更可能因為照護問題,出現泌尿道感染、肺炎等等併發症,導致患者面臨死亡風險。

AI系統助預測 患者病況一目瞭然

宋志建表示,三總透過內部技術研發「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能即時預測患者血鉀異常、貧血或骨質疏鬆等高風險事件。病人的異常透析數據值,會直接連結多元化的衛教工具,提供即時飲食與健康建議。

許舜能指出,除了即時風險評估,「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也幫助醫師即時查詢患者病歷紀錄,避免重複檢查與開藥,護理人員則可設定「開藥提醒」,避免漏開藥物;患者與家屬則可利用APP隨時查看自身醫療、身體狀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許舜能醫師示範AI預測系統APP。(記者鄒尚謙攝)

67歲婦洗腎20年嚴重骨鬆 無法自行穿衣、行走

許舜能67歲的患者呂小姐今日也出席記者會,她表示,自己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的長期透析,導致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長年在走路時都覺得步伐很重,走路都得推著輪椅行走,全身骨頭都感到劇烈疼痛,連穿衣服等都需要旁人協助。經「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介入後,她每月注射1次骨鬆藥物,加上含磷鈣片、維生素D補充。3個月後,骨密度由-4.2提升至-2.5,骨頭疼痛完全消失,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