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小米粽中毒案奪4命 檢方簽結:親友送小米含托福松 查無人為故意過失

台東金峰鄉賓茂部落9月間發生食用小米粽中毒,導致4人死亡。台東地檢署20日偵查終結,中毒原因是曾姓阿嬤製作小米粽的食材小米是親友所送,含有劇毒托福松,本案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4/12/20 14:49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今年9月爆發小米粽中毒事件,造成12人送醫,其中4人死亡。圖/資料照片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今年9月爆發小米粽中毒事件,造成12人送醫,其中4人死亡。案發至今3個月,仍有一名53歲楊姓女子因重度昏迷,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

台東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妍萩說明。首名死者曾姓阿嬤製作小米粽的小米摻雜農藥托福松,是親友2年前贈送,檢方研判因阿嬤視力和味覺不佳,搗小米時未發現可能性極高,本案無被告。

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妍萩召開記者會說明,她說,經過多方證據,中毒原因是曾姓阿嬤製作小米粽的食材小米含有劇毒托福松,而小米是社區親友2年前所送。

陳妍萩說明,2年前曾姓阿嬤自社區親友取得原本要栽種以混有托福松的小米,和自家的小米存放在塑膠罐內。但阿嬤自從112年初小米脫殼機損壞後就未再做小米粽,直到今年9月才拿出小米作小米粽。

陳妍萩說,阿嬤今年高齡83歲,做小米粽時有可能忘記當初親友送給她的小米是有摻雜托福松準備栽種的,且阿嬤年事已高患有眼疾、視覺也不好,加上經過2年托福松的味道變淡,因此在搗小米和製作過程,有可能未發現托福松。

陳妍萩表示,因小米粽是曾姓阿嬤自製,再者中毒的其他親友是因為守靈時自行發現剩餘的小米粽拿來吃,未見有人刻意發送等,因此認定此案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事證。

小米粽事件最初懷疑罪魁禍首是內餡「蝸牛」,但食物中毒事件爆發後,食藥署會同疾管署、北榮毒物科醫師前往台東了解狀況,食藥署在收到台東縣衛生局送驗標示「血桐」、「蝸牛」及「食餘」共3件檢體後,進行聚乙醛及有機磷劑等農藥的廣篩檢驗,於「食餘」檢體(蝸牛小米粽)中發現不尋常訊號,續經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GC/MS/MS)及液相層析高解析質譜儀(LC/HRMS)確認為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至於「蝸牛」及「血桐」檢體則為未檢出。

食藥署指出,托福松為有機磷類殺蟲劑,屬劇毒型農藥,典型的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症狀包含瞳孔成針瞳、昏迷或半昏迷、口水多、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濃烈農藥味(或稱大蒜味)、全身汗溼、局部肌肉抽動等徵狀。急性期症狀常於5至30分鐘內即出現,但少數情況下能可能延遲至數小時或至12小時後才產生,與暴露劑量及物質有關。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