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庫存壓力大 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現資金斷鏈危機

中經院指出,台灣過去兩年太好現在開始修正,稱為「贏家的詛咒」,加之國際原物料大漲,最近從自行車、工具機到半導體產業均有庫存過高現象。

林汪靜/台北報導
2022/11/01 19:32 2022/11/01 19:51
原物料成本仍高,工具機等中小企業製造業庫存壓力大。圖/陳賜哿攝

中經院示警指原物料成本高,沒有議價話語權的中小企業恐出現資金斷鏈危機。圖/林汪靜攝

中經院今(1)日公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4個月緊縮,但10月指數終止重跌,微幅回升0.5個百分點至45.4%。不過,中經院直言,由於原物料成本仍高、製造業中小企業沒有議價話語權,及取消訂單抵抗力,出現資金斷鏈的情形。

中經院表示,由於原物料成本仍然很高,而台灣中小企業仍佔多數,越往下游越沒有議價權,相較於大企業若遭到取消訂單、延單幾乎沒有抵抗能力,「人家把你訂單取消掉你也沒辦法抵抗」,因此出現資金斷鏈的問題。

而庫存太高也是必須擔憂的問題,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過去太好現在開始修正變得較差一些,這稱作「贏家的詛咒」,過去的工程、3C、資訊產品這些東西都很好,但是相對而言庫存也會變多,比如,廣達有高達2500億美元的庫存,華碩達新台幣2000億元,聯發科則稱需兩、三季才能消除庫存。

另一個問題則是半導體通常都是先下訂單,「下定後我就把你的訂單給包起來,萬一景氣反轉,我沒收訂單將來這些庫存就留給你」,王健全強調,最近從自行車、工具機到半導體產業均有類似現象,庫存太多反而是將來的一大問題。

針對今年第四季及明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景氣,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今年第四季及明年上半年,廠商反映都相對不是那麼樂觀,但如果政府部門大力推動公共支出,加上我國疫情高原期似乎過去,同時,政府在消費端增加點火力道,他認為,明年縱使景氣無法像今年一樣好,但也不需過於悲觀。

另一方面,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中斷連續3個月擴張,指數續跌2.2個百分點轉為持平50%。

王健全認為,政府應想方設法帶起零售表現,他舉例,跨年煙火只在101大樓施放,「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結合華納威秀等周遭大樓共襄盛舉?」他說,除了觀光餐飲業,是否也該提起零售物流業,從點到面,甚至配合政府一些好的政策,就能激起火苗,這時候內需就會擴散開來。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