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萬元】1萬元還沒來詐騙先到 刑事局揭常見3劇本

「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今年8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493件、財損2億3705萬餘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8%與47%,雖然整體詐欺趨勢已有初步下降,但詐團手法不斷翻新,仍須高度警覺。
尤其,詐團擅於利用時事議題讓民眾上當,刑事局表示,日前曾接獲假冒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發送「普發現金1萬元」的釣魚簡訊,提醒民眾注意。
延伸閱讀》普發現金最快10月下旬領的到!誰能領、怎麼領一次看
「普發現金1萬元」釣魚簡訊已經出現
根據統計,今年8月詐欺手法受理數前3名,網路購物詐騙占22.4%居首,其次是假投資詐騙占13.98%,最後是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占8.08%;若以財損金額來看,假投資詐騙仍最嚴重,占比高達47.16%,其次是假交友投資詐騙占19.41%,最後是假檢警詐騙占13.03%。
刑事局提醒,「網路購物詐騙」案件數持續升高,歹徒常透過社群平台、拍賣網站或不明購物網站刊登低價商品誘使下單,之後再以加收運費、補差額或系統錯誤為由要求多次付款,甚至收款後立即失聯,讓民眾血本無歸,呼籲網購務必選擇可信賴的官方網站或知名電商平台,避免貪便宜點擊不明連結,並建議多利用第三方支付方式降低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普發現金日期尚未確定,詐騙已經先來。日前刑事局接獲檢舉假冒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發送「普發現金1萬元」之釣魚簡訊,除由刑事局通報將網站停止解析外,更立即循線查獲發送簡訊的假基地臺設備。
刑事局分析3套詐騙可能劇本
刑事局並分享3種常見手法,提醒民眾注意。
一、假檢警詐騙:以郵局通知有人冒領「普發1萬元」為開場,隨即將電話轉接至假警察或檢察官,聲稱被害人涉及洗錢或重大刑案,進而要求交付提款卡、存摺、OTP簡訊密碼,甚至以面交方式繳交大額現金。過程中,歹徒刻意宣稱偵查不公開,阻斷被害人向他人查證之機會。
二、騙取金融帳戶詐騙:假稱協助「普發1萬元」登記或代領,要求被害人寄送提款卡與密碼,或借用帳戶進行金流操作。此舉使帳戶淪為詐團人頭帳戶或洗錢工具,受害人不僅蒙受財損,更可能被列為警示帳戶,衍生信用與法律責任風險。
三、釣魚簡訊(惡意連結)詐騙:詐騙集團常假冒政府機構名義發送簡訊或連結,以「普發現金1萬元」、「立即登記」等字眼誘導民眾點擊,藉機竊取個資與金融資訊。
刑事局強調政府不會發送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登入,亦不會要求至ATM或網銀操作轉帳,民眾應牢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一切以官方資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