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關稅模擬考8金融業未過關 大股東得增資
.
劉曉霞

金管會對銀行、壽險業模擬考結果出爐,國內共有8家金融業者沒過關,分別是5家壽險、3家銀行,這8家業者將提出資本強化方案,包括增資、發債或資產負債改善計畫等,市場預料大股東要面臨增資壓力。
金管會以金融業去年底資料對國內銀行、壽險業做壓力測試,共有8家金融業者未過關。金管會雖未公告是哪8家金融業者,本報調查,若以去年底銀行、壽險業RBC(資本適足率)觀察,「最有可能的就是排名末段班的業者壓力最大。」金融圈內部指出。
攤開金管會公告去年底38家銀行業者RBC,排名末段班的有板信商銀、華泰、高雄銀、凱基、陽信、中小企銀、王道和台中商銀,排名最後三名的分別是板信、華泰和高雄,RBC分別是12.09%、12.7%、13.28%;壽險業者則以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宏泰人壽、中華郵政、全球人壽、保誠人壽、南山人壽排名居後,最後五名分別是三商壽、新壽、宏泰、中華郵政和全球,RBC分別是136.3%、221.26%、271.89%、274.18%、274.31%。
金管會為因應川普關稅衝擊,導致信用風險大增,對金融業者進行壓力測試,銀行業需維持普通股7%、第一類8.5%、資本適足率10.5%、槓桿比3%;壽險業則需RBC達200%、淨值比3%。
金管會強調,國內整體銀行與保險業的資本適足率在嚴峻或極端情境下仍符合法定標準,僅少數業者須改善,顯示整體銀行業具緩衝力。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說,三家未過關銀行中一家已完成增資,另二家將在年底前發債。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壽險業是採2008年金融海嘯組合情境,再加上關稅戰引發波動,五家壽險業者因RBC和淨值比偏低,加壓後自然沒過關,金管會已要求提出補強方案,並送董事會審議。風險測試結果壽險、產險業的RBC和淨值比均達標,整體壽險在流動性需求上均可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