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景氣變天? 聯電開第一槍 下令供應商降價15%

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拋震撼彈!旗下供應商陸續收到一封由聯電資材處資深處長林三安署名的信,要求客戶1個月內提交降價方案,降幅必須達15%以上,2026年生效,引起業界譁然。
對此,聯電雖不予評論,但通知信中強調因應國際政經劇烈變化,使公司營運成本與競爭力面臨嚴峻挑戰,為穩定出貨且維繫客戶信任,必須採取更積極的降價措施。
中國產能過剩低價血戰
業界分析,聯電罕見大規模要求降價,不僅是年度例行折扣,更顯示成熟製程遭逢3大「結構性變化警訊」。
首先,中國低價競爭與產能過剩,成熟製程(28至90奈米)市場正趨向「量增價跌」的格局。面對中芯、華虹、力積電、世界先進等廠持續擴充產能,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根據國際研調機構IC Insights預測,2026年全球成熟製程總產能將比2023年大增超過4成,遠超出終端需求增福,市場必然出現供給過剩壓力。業界直言,降價是為了提早因應中國成熟製程殺價競爭。

成本增重傷聯電毛利率
第二,面對國際局勢變化,導致能源、原物料、物流等成本墊高,加劇聯電營運及毛利率的巨大壓力。聯電毛利率從2022年的45.12%,已逐步回落至2025年上半年的27.72%,遠不及台積電近60%的水準。
此外,聯電瞄準22奈米、28奈米晶圓,2022年斥資50億美元,前進新加坡東部白沙晶圓科技園區建新廠,「進入2026年後,隨著該廠投入營運,整體折舊費用將持續升高。」業界人士說。

暗指學台積電要求降價
第三,隨著美中科技對抗與供應鏈重組,讓客戶對於價格、風險管控更嚴苛。因此,聯電壓低採購價格,除了因應成本壓力,也是為了確保在長約談判中保持主導權,進而鞏固與車用、工控和消費電子客戶的合作地位。
此外,聯電在信中指出,許多產業龍頭已採取類似措施,遭外界解讀所指「台積電」,因為台積電早在今年8至9月要求降價,聯電藉此重申非單方面行為,而是順應產業趨勢,強化要求降價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