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公司3】外資看重什麼? 掌握五大競爭力才能獲青睞

「在AI時代,資金不再只是金錢,而是一種資訊與策略的引導力。」台灣董事學會創會理事長許士軍在「2025外資精選台灣百強」典禮上這樣說。他回顧台灣產業自1960年代起,歷經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大貿易商發展到品牌崛起,如今進入AI 3.0時代,資金的功能早已不只是被動的生產要素,而是帶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
許士軍指出,外資不僅帶來資金,更輸入全球市場的視角與標準,對台灣企業而言,能獲得外資青睞,不只是股價上揚,更代表國際認同。那外資在評選「好公司」時,到底在乎什麼?
外資評選標準:財務穩健與治理透明
根據董事學會與外資代表於論壇中的分享,外資評選台灣百強的核心指標,不僅是財務數據,台灣企業要贏得國際青睞,必須掌握以下五大要素:一、財務穩健:穩定的營收與獲利能力,避免大幅波動;二、公司治理:董事會積極參與決策、接班規劃完善,治理透明;三、團隊素質:經營團隊具備專業與國際視野;四、策略布局:能因應全球供應鏈轉移與產業趨勢,展現前瞻規劃;五、永續發展:符合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國際標準,吸引長期資金。
龍頭與新秀齊受青睞
攤開這次榜單,台積電(2330)以73%外資持股率與全球技術領導地位穩坐冠軍,成為國際資本市場最信任的企業代表;鴻海(2317)則憑藉在電動車與AI伺服器布局,展現轉型決心。
另一方面,外資也看重中堅企業的潛力。智擎(4162)靠新藥開發高速成長,中華資安(7765)因資安議題升溫而成為新寵,日友(8341)則以資源回收切入永續經濟。這些公司雖規模不及龍頭,但憑藉創新與治理,正逐步吸引長期資金進駐。
外資建言:提升能見度、建立長期信任
在論壇中,外資代表一致提醒,企業若要真正贏得國際資本青睞,除了財報數字漂亮,更要提升「能見度」與「長期信任」。
建議中小企業應主動建立投資人關係(IR)專區,並提供英文資訊,讓外資能及時掌握;此外,接班規劃必須明確,避免因人事不穩定而動搖投資人信心;同時要提升公司治理透明與董事會專業化,這是外資決定長期投資的關鍵因素。
許士軍提醒,從過去吸引國際買主,到品牌吸引消費者,如今台灣的「顧客」已是外資。能否讓外資充分理解並信任台灣企業的實力,將決定台灣能否在AI浪潮與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持續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