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遭大摩降評 童子賢酸「不懂代工廠」
.
江星翰
美系外資大摩示警記憶體「超級循環」重擊硬體鏈獲利,針對和碩降評、下修目標價,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9日不客氣直指大摩報告「有點奇特」,強調記憶體漲跌與代工廠獲利「無直接關係。」
還原代工廠運作 僅負責「代支代付」
大摩罕見發布上百頁報告,直指記憶體漲幅驚人,零組件價格上揚將「壓縮」代工廠(OEM、ODM)的毛利與獲利,大動作調降硬體鏈評等、目標價,包括Dell、HP、聯想、華碩、技嘉、和碩,宏碁和仁寶也遭調降目標價。
面對外資報告,童子賢19日出席玉山安永科技論壇,解釋代工廠的運作模式,「記憶體屬於價格浮動的關鍵零組件,因此全球資訊電子品牌委外代工時,多由品牌端掌握記憶體、CPU、顯示模組等關鍵零組件的採購與決策。」
那代工廠角色?「只是程序上的代購與代付,先幫品牌廠代墊貨款,最終品牌廠仍得支付款項給代工廠。」童子賢直言,關鍵零組件價格漲跌與代工廠無直接關係,不會因為漲價造成代工廠虧損,意味大摩報告不符合實際運作邏輯。
漲價是利多訊號 資訊電子業需求暢旺
看在童子賢的眼裡,關鍵零組件價格上漲,其實代表著「正向訊號」。這種現象反映出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訂單「暢旺」,導致供給吃緊,自然帶來漲價,並進一步引發全球擴產潮。
他直言,最典型例子就是景碩,過去半年面臨載板缺貨,市場自然反應漲價,公司隨即擴廠,「電子零組件供需失衡本來就是產業週期一部分,記憶體景氣有明顯循環,每隔幾年就有一個需求上升,等到供過於求就會價格回落。」
「台灣電子業對這種週期非常有經驗,有足夠能力因應。」童子賢信心喊話,像廣達、仁寶等大型代工廠成立超過30、40年,看過好幾次類似情況,預期未來代工廠可能出現從1班變2班、3班,這都代表資訊電子產業整體需求暢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