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開放博物館:北管大師葉美景抄本數位檔案與抄本線上展,珍貴文物全可下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典藏北管樂師葉美景先生之北管抄本共計兩百餘冊。即日起在該校開放博物館展出第一部分,為讓更多人了解北管,線上展出珍貴文物抄本全可下載!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4/01/19 23:35
圖/取自北藝大傳統藝術系粉絲專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為了培育傳統音樂專業人才,以傳承、研究並發展傳統音樂如「北管樂」的推廣不遺餘力!傳統音樂系典藏葉美景先生之北管抄本,目前有共計兩百餘冊。即日起在該校開放博物館展出第一部分,為讓更多人了解北管,線上展出珍貴文物全可下載!

北管為臺灣傳統音樂的其中一種,在臺灣與來自閩南地區(泉州、廈門)的南管互為對應,而得名北管;北管為臺灣重要傳統樂種之一,跟隨早期移民傳入。北管音樂除了成為子弟在工作閒暇後的社交娛樂之外,也被廣泛運用於多類場合,包括迎神賽會及婚喪喜慶的陣頭活動、道教及釋教等宗教儀式後場音樂、布袋戲及傀儡戲後場伴奏,另外,部分唱腔也被歌子戲吸收運用。

臺灣的北管吸納了源自中國明清時期多類不同來源的音樂種類,這些音樂內容分別在不同時間進入到臺灣,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多重組成的樂種,由一群自稱為子弟的漢人男性學習、傳承與展演。因此,當前無法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各僑鄉發現與之完全相同、並稱之為北管的樂種。

葉美景先生,一位出身台中瓦窯餘樂軒的北管子弟先生,教育部薪傳獎得主,曾在傳統音樂系北管組教學多年(1995-2001),作育英才無數。在教學期間,除了因課程所需而重新謄寫的戲曲總講與教學紀錄影音外,更留下一批深具歷史性的重要畢生收藏給傳統音樂學系。

這批資料,屬於中部子弟曲館系統的北管抄本,內容相當豐富,除了包括數量龐大的北管戲曲之外,還有牌子、譜、細曲等。從不同的書寫字跡與符號運用、多層的更改塗鴉、大小不一的印章、封面的多種編號來看,可以發現一位真正北管先生的深厚腹內與好學求知。

北藝大傳統音樂系藏葉美景先生之北管抄本,目前有前後兩批,共計256冊。在110-112年度高教深耕計畫中,由三位教師帶領學生陸續完成兩批抄本的無酸保存、分類整理,並進一步完成第一批抄本的數位掃描存檔與內容記錄、各抄本現況摘要(包含書寫工具、抄本保存狀況等)、與抄本內容重新電子化繕打整理等。第一批抄本的數位檔案,除了極少數內容非關北管或不適合上傳之外,日前已通過審核並上傳至該校開放博物館網站,內容包括各抄本的掃描電子檔、抄本內容提要、抄本現況摘要等,且已正式在北藝大開放博物館全數公開,可提供各界研究參考。

另,相較於單純的器樂演奏,戲曲的內容更為繁雜,北管文化圈中也發展出自己一套的紀錄方式,包括唱腔、文武場、科介等所使用的符號或是某些用字的習慣性書寫。這些用字與符號,一般人無法容易理解,因此傳統音樂系也將這些抄本內容重新打字排版,提供一般大眾更容易進入傳統抄本的閱讀,但此部分由於工程耗大,將採逐步上傳,目前已完成第一冊十八齣戲曲。抄本檢索網址:https://reurl.cc/zrWxqp

除此之外,為了引領閱讀者更容易進入北管抄本的世界,同步進行葉美景北管抄本線上展。透過各展版文字的內容,來介紹葉美景先生個人生平紀事、該批抄本的各個面向、特殊抄本說明,以及抄本電子化的相關說明,期待能透過線上展覽的文字與圖像呈現,使上線瀏覽第一批葉美景抄本的國內外資料搜尋者,得以更進一步瞭解這批資料的珍貴價值。關於此一展覽,請搜尋「北藝大開放博物館」→點選「展覽」,就可以找到「葉美景抄本展」,網址:https://tnua.openmuseum.tw/mus...

計畫主持人暨策展人、北藝大傳統音樂學系副教授潘汝端表示,具有歷史意義與文化記憶的物件,若只是單純被囤放在某個被遺忘的角落,很容易隨著時間過去就毀壞、丟失了。透過數位保存與公開展覽,除了可以提供有興趣的國內外研究者取得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外,更可藉此機會讓該位藝師被後人廣為認識而深刻記住。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