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酒糟肌為何冬天大爆發?皮膚科醫師曝元凶是「這洗臉習慣」
每到秋冬,敏感肌與酒糟肌患者都會明顯增加,許多人覺得「天氣冷所以臉變乾、變紅」。然而臨床觀察並非如此,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指出,冬季肌膚失控的最大原因,其實不是冷空氣,而是熱水清潔所造成的深層脫脂。
宋奉宜醫師指出,皮膚的真正鎖水力來自角質層中由脂質維持的層板結構,像是多層重疊的保護牆。當清潔水溫超過 30°C,這些脂質會被迅速溶解,使層板鬆脫、排列破壞。如此一來,即使事後擦再多乳液,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修補已經流失的深層脂質。許多人洗完臉感到刺癢、緊繃、容易脫皮,甚至「越保濕越油亮」,正是因為皮脂膜被熱水破壞後,表層油脂無法正常乳化,表面看似出油,實際卻乾燥得更嚴重。
熱水讓「角質」更難清理
宋奉宜醫師表示,皮膚鏡影像同樣證實了熱水造成的三種典型變化。首先是皮脂膜大量被沖走,使角質層像瓦片掀起般片狀脫落,這是乾燥性皮膚炎常見的樣子。其次,熱水會刺激擴張中的微血管,使酒糟肌或敏感肌在清潔後立刻爆紅、灼熱,患者常形容「像被燙到一樣」。

第三則是許多人誤信的「熱水能打開毛孔」其實是錯誤觀念。真實情況是,角質栓在熱水下吸水膨脹,接著因脫脂而變得更乾硬,反而使毛孔像被更緊實的角質壓住,粉刺更難代謝,因此常看到「越洗越堵、越控油越長粉刺」的情況。

宋奉宜醫師說,相較之下,常溫冷水(約 20~25°C)對敏感、酒糟與發炎性皮膚更為友善。這樣的水溫足以清潔,但不會大量溶解皮脂,洗後不會有明顯緊繃,也能讓血管稍微收縮,緩解紅與熱的不適。
粉刺一按就掉 才是是皮膚正常代謝
宋奉宜醫師指出,在長期皮膚鏡追蹤中,當患者改以常溫冷水清潔、減少刺激後,皮脂膜逐漸恢復,角質層變得更飽滿、結構更完整,毛孔內的角質栓也因自然乳化而較容易排出,許多患者因此發現粉刺「輕輕一按就掉落」,而這並非清潔力變強,而是屏障修復後皮膚正常運作的結果。

秋冬保養的核心並不在於疊加多少產品,而是避免錯誤的清潔方式。宋奉宜醫師提醒,許多自認是油性肌的人,其實並非真正的「大油肌」,而是角質乾硬、乳化失敗造成的假性出油。研究顯示囊腫型重度油性肌在華人族群比例並不高,多數人的油光是表層堆積的油脂無法順利排出所造成,這意味著過度清潔與熱水只會讓角質栓更硬、粉刺反覆加重。
保養皮膚不用靠過多護膚品
宋奉宜醫師呼籲,事實上,真正能讓皮膚變好的關鍵並不是買更多產品,而是「不要再把皮膚洗壞」。皮膚原本就具備修復屏障的能力,只要不反覆受到熱水與摩擦刺激,角質層有機會自行恢復。如果你長期因臉紅、乾癢或粉刺困擾,建議尋求皮膚科協助,搭配皮膚鏡或伍氏燈追蹤。當皮膚屏障逐漸重建時,你會真正感受到:最有效的保養,不是多做,而是停止那些讓皮膚變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