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人數破7千 林伯豐籲政府祭出稅負減免

.

李孟璇
2025/09/18 06:00
全台實施無薪假人數已達7,334人,顯示企業經營壓力急遽升高。(資料照)

昨(17)日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在例會上指出,美國關稅衝擊導致出口訂單下滑,國內企業只得縮減產能,甚至實施無薪假以度過難關。他透露,截至9月中,全台實施無薪假人數已達7,334人,顯示企業經營壓力急遽升高。

林伯豐直言,中小企業受創最深,因為產能下降,卻仍需支付固定薪資與水電、租金等成本,處境「非常可憐」。他警告,若政府沒有及時伸出援手,恐怕將有更多中小企業撐不到國際環境改善的時候。

稅負減免與紓困 林伯豐提兩大建議

針對當前挑戰,林伯豐提出兩大政策建議。首先,政府應針對實施無薪假的工廠,提供公司所得稅減免,讓企業在營收銳減的情況下仍能減輕部分財務壓力;其次,應啟動專案紓困貸款或補助方案,協助企業度過短期困境。他強調,只要能撐過一年,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局勢調整,美國關稅政策或有轉圜,企業便有望恢復生機。

他進一步呼籲,政府在考量政策設計時,必須掌握時間性,「企業最怕的就是撐不到轉機來臨的那一天」。林伯豐認為,協助企業度過這一年的困境,是國家責任。

美國選舉因素 撐過一年就有機會

林伯豐分析,2026年美國期中選舉將帶來政治版圖變化,不論共和黨是否持續掌握國會,政策方向都可能調整。他預期,美方在關稅與經貿上的立場將有所鬆動,對台灣廠商而言是一大轉機,因此他強調:「只要撐過一年,中小企業就能看到希望。」

而這也呼應了產業界的普遍看法:短期關鍵在於生存,中長期才有發展空間。林伯豐提醒政府應正視這一時間差,避免產業「撐不到明年就先倒下」。

台經院:需求疲弱拖累中小企

根據台經院研究指出,中國近來啟動「反內捲化」運動,反映產業過度競爭與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製造業削價戰激烈,汽車、外送平台持續降價,導致利潤大幅下滑,工業利潤可能連續四年衰退。這種環境也讓供應商普遍面臨收款延遲與資金周轉困難。

台經院提醒,這種需求不足與利潤下滑的狀況,與台灣中小企業目前遭遇的挑戰相呼應,台灣廠商既要面對美國關稅帶來的外部壓力,又要承受內部消費動能不足的挑戰,最容易首當其衝的,正是資金鏈較脆弱的中小企業。

消費疲弱 企業信心下滑

此外台經院也指出,主計總處雖大幅上修2025年經濟成長率至4.45%,但民間消費動能疲弱,全年實質成長率僅0.85%。第二季零售營業額年增率已由正轉負,房市交易量與新車掛牌數也出現雙位數下滑,顯示消費者信心不足,這樣的環境,對以內需市場為主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林伯豐因此強調,中小企業的困境不僅是短期的訂單問題,而是結構性的挑戰,若政府無法以稅負減免與金融支持協助企業續命,將可能導致大量企業退出市場,造成更大規模的失業問題,並削弱台灣經濟的韌性。

政府必須即刻行動

林伯豐最後呼籲,政府應以務實態度正視產業現況,立即採取減稅、紓困與金融協助,協助企業渡過眼前難關。他強調:「產業能否撐過去,關係的不只是單一企業的存亡,而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