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發公開信,評論 DeepSeek 的優勢」《全民查假會社》:錯誤的!

網路流傳一則由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發給員工的公開信,原因是因為中國網路公司「深度求索開發」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 DeepSeek,在國際市場上引發關注和討論。因此黃仁勳撰寫了一封公開信,向投資者和員工傳達公司立場。
《全民查假會社》經查核表示,這封信完全是杜撰的。輝達公關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該信並非黃仁勳撰寫。查核員發現,該信源自於中國網路社群,經《新浪網》等媒體報導後,也在台灣被轉載。兩大人工智慧模型也指出,該信極有可能是由 AI 生成。查核員檢索信中內容,也有部分錯誤。
查核點一:自稱「黃仁勳公開信」的源頭?
中國人工語言模型 DeepSeek 問世,不僅造成美國、日本科技股震盪,甚至使輝達股票終場暴跌 16.97%,刷新美股史上單日最深跌幅紀錄,市值一夕蒸發 6000 億美元(約 19.7 兆新台幣)。
因此,這封自稱是「黃仁勳」的公開信,則被外界視為對員工信心喊話,以及安撫市場和股東疑慮,所做的補救措施。
不過,經查核員交叉比對,發現這封信一開始是從中國流出,原文為簡體中文。中國新聞網站《新浪網》、中國社群《快科技》相繼轉載後,被翻譯成繁體,接著傳播到台灣的社群平台、通訊軟體。
但不論從輝達官網的新聞中心,或是相關官方社群平台進行搜尋 Deepseek,並無相關公開信的資訊,或是官方針對「市場波動」所發表的看法。
唯一關聯的,是在 1 月 27 日輝達發言人表示:DeepSeek 是一項出色的 AI 技術進步 ,是一項測試時間縮放(Test Time Scaling)的完美範例,也顯示出輝達的晶片仍是有需求的。根據《路透社》報導,黃仁勳 2 月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時,也有提及 DeepSeek,但細節並未透露。
同時,也有媒體致電輝達公關部門求證,公關表示黃仁勳並未發布相關信件。綜合上述,此公開信為假訊息。
查核點二:該信是由 AI 生成?
這篇網傳黃仁勳所撰寫的公開信,除了被官方證實為虛構外,其內容也被認為,係透過 AI 所撰寫。將此信透過 ChatGPT、Claude 進行分析,兩個大型語言模型皆認同,該信是由 AI 生成,根據理由除了「過於修飾的口吻、內容結構過於理想與劇本化」,也並非像黃仁勳一貫的發言風格。
此外,兩大人工智慧模型皆指出,AI 雖然在文字生成上具有高度能力,但 AI 也容易「過度完美化、理想化」,加上企業對於投資人或內部員工的公開信件中,應該會著重於具體策略和實際問題的討論,而不是像這封信一樣,極大篇幅著墨在文學性的表達上。
查核點三:信中內容的正確性?
《全民查假會社》逐一比對信中內容,並分段進行正確性的討論:
「這讓我想起三十年前在 Denny's 餐廳勾勒第一張 GPU 草圖時的凌晨,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往往誕生於他人質疑的黑暗中。」
時序不符。黃仁勳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分享,當時與兩位共同創辦人在 Denny’s 餐廳進行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創業時,仍搞不清楚該做什麼,是到了後來才創立輝達。
接著,直到 1997 年時,才有 RIVA128 的問世,這是全球第一款 128 位元的 3D 處理器,也才有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名字的出現,而世界上第一款 GPU 顯卡「Geforce 256」,則要等到 1999 年才正式亮相。
「二十年前,當我們提出『用 GPU 解決通用計算問題』時,整個行業都在嘲笑這是將跑車引擎裝進貨輪的瘋狂實驗。正是這種瘋狂,讓 CUDA 生態成長為擁有 400 萬開發者的數字巴別塔,讓每一行代碼都能喚醒硅基生命的無限可能。」
部分脈絡正確。2007 年,輝達推出 CUDA 系統,當時該系統因為太過前衛,所以市場並未看好,加上遭遇金融風暴,一度面臨破產危機。
CUDA 是一個平行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允許在輝達的 GPU 上進行通用運算。該平台讓開發人員能夠利用 GPU 的強大功能,進行平行運算,並加速運算要求較高的應用程式。
黃仁勳曾在 2023 年的國際電腦展中透露,CUDA 有超過 400 萬開發人員、超過 3000 個應用程式,幫助超過 15000 家新創公司成立。
「為此,我們已啓動三項變革:架構團隊正在重構下一代 GPU 的核心模塊⋯⋯;軟件生態將向學術界開放 CUDA 底層工具鏈,讓更多創新者參與定義計算的語法;而我們的前沿實驗室正與生物科技、量子計算、氣候建模等領域的先驅者共同孵化『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已在探索如何讓 AI 成為芯片的『共生大腦』——Blackwell 架構中新增的自主學習單元⋯⋯」
部分內容正確。黃仁勳在 2025 年 1 月 7 日,出席 CES 2025 的專題演說,他提及輝達將觸及全新的 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平台、Omniverse、機器人開發、自駕車、AI 應用以及個人電腦和工作站等,同時發表採用 Blackwell 架構的新顯示卡。
同時,因應實體 AI 模型開發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真實資料及不斷測試,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WFM)平台能讓開發人員使用大量且逼真的資料,作為訓練和評估其現有模型,開發人員也能藉由微調 Cosmos WFM 來自訂模型。
「未來 18 個月,你們將見證英偉達歷史上最密集的創新發佈。從能效比突破物理極限的量子混合計算方案,到重新定義人機交互的神經接口原型,這些技術或許不會立刻體現在股價曲線上,但它們將悄然重塑人類文明的基石。」
內容為虛構,在 CES 2025 發表專題演說中,黃仁勳並未提及未來 18 個月的發展歷程;在輝達官網的新聞中心中,也未看到類似的關鍵字。
經《全民查假會社》查核結論:錯誤。
《全民查假會社》指出,這封信完全杜撰。輝達公關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該信並非黃仁勳撰寫。查核員發現,該信源自於中國網路社群,經《新浪網》等媒體報導後,也在台灣被轉載。兩大人工智慧模型也指出,該信極有可能是由 AI 生成。查核員檢索信中內容,也有部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