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倉促上路 二疑問引爆癮君子、拒菸團體怒火

.

顧雲鴻
2025/10/15 07:30
衛福部9月宣布2家國際加熱菸商,分別在10/11、10/19開放可在台販售(圖/資料照)

「我原本以為,以後可以去超商買加熱菸,沒想到,卻撲空。」「我前幾天去超商問有賣哪些加熱菸品項,沒想到,超商店員說,他也不知道?」有抽加熱菸的小吳、Vincent和本報抱怨。

原來,國內吸加熱菸族群殷殷期盼的合法化,在《菸害防治法》修法二年後,遲至今年九月,衛福部才終於宣布放行二家國際加熱菸商,共18項吸食器具及菸草柱合法販售。

超商app 上架又消失

10月11日,國內首批合法販售加熱菸宣布上路,國內有家便利商店APP上,一度可使用關鍵字搜尋到商品資訊,最後卻下架找不到。

癮君子們實地走訪超商也撲空,「我以為,以後走到樓下超商就能買加熱菸了,不是國慶日後,就買得到了嗎?結果,店員說還沒開賣。」另名癮君子阿強抱怨。

加熱菸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很陌生,加熱菸與傳統紙菸不同,不需要燃燒菸草,而是使用電池供電的裝置加熱菸草,進而產生含有尼古丁的氣霧,使用者再吸入這種氣霧,取代了傳統燃燒紙菸的過程。雖然不需要燃燒,但加熱菸仍會釋放多種有毒和致癌物質,並非無害。

二大疑問 點燃怒火

事實上,9月宣布加熱菸放行時,雖然是「以管制取代禁令」,但品項不明、時程不公開二大疑問,引爆消費者不滿。本報調查,不少吸菸族群認為,自己都還搞不清楚,政府就急促上路,反而不太敢購買。 台灣拒菸聯盟日前也表示,各縣市政府稽查人員、海關人員等,都還不知道哪些品項是政府允許的18項特殊規格加熱菸。更怒批,為何不是等配套完整再開放,而是先開放再看民眾受傷害的情況?

除了加熱菸品項不透明遭到質疑以外,日前衛福部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加熱菸的加熱器不得陳列展示,也讓癮君子不以為然。

配套不完整挨批 水貨猖獗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孫立群表示,政策邏輯荒謬,任何購買行為都是「先了解,再決定」,但加熱菸卻不是。使用加熱菸前必須先購買加熱器,但加熱菸的菸草柱可以陳列,加熱器卻不能,等於是消費者被迫先付錢,才知道買了什麼,侵害消費者知的權益。 孫立群認為,政府應該檢討器具不得陳列的規定,允許合法商品陳列,確保市場環境透明,這才是保障消費者權益。

除了配套不完整,造成消費者與民團的質疑外,在網路社群上面也掀起熱烈討論,本報調查,網路上甚至出現部分個人通路搶先開放預售的情況,也就是違法走私的菸品(俗稱水貨)在網路上公開求售。

社群平台出現公開販售加熱菸水貨亂象(圖/擷取自Threads)

對此,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網路販售已經涉嫌違反《菸害防制法》有關菸品廣告促銷的禁令,國健署已移請台北市衛生局查處,最重可罰菸商新台幣2500萬元。加熱菸的管理一切依法執行,相關產品仍屬指定菸品,不得促銷、不得廣告、不得展示。

民報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