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十大政策建言:五歲幼教納入國教,實施免費教育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4) 日上午發表「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十大政策建言」。共同關心台灣教育發展的狀況、診斷問題並研提十大對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11/04 13:18 2023/11/04 22:36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4) 日上午邀集專家學者,共同發表「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十大政策建言」。圖/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4) 日上午邀集專家學者,共同發表「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十大政策建言」,黃昆輝董事長表示,台灣自 1994 年以來將近 30 年的教育改革,未能滿足社會與人民的需求。有識於此,基金會邀請學者專家組成專案小組,全面檢視台灣教育的現狀,編撰「邁向公義與卓越的教育十大政策建言」,共同關心台灣教育的發展,進行長遠的整體規劃。

基金會邀請學者專家組成專案小組,全面檢視台灣教育的現狀。圖/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

黃董事長也說,面臨 2024 年的大選,社會各界對教育有高度關注與期許,希望相關單位參考該會提出的教育發展的訴求、以及候選人對未來興利除弊的教育主張與承諾,這將是台灣教育轉型發展與開創新局的契機,引領台灣教育邁向永續發展的新里程。十大教育政策建言的具體內容涵蓋五歲幼教納入國教,實施免費教育、落實課綱自主學習、提升大學自主、運用數位學習於適性教學以及投資弱勢教育等。

黃昆輝董事長致詞。圖/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

十大教育政策建言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五歲幼教納入國教,實施免費教育

五歲幼教納入國教已是國際潮流。即使人均 GDP 低於我國的希臘、波蘭、匈牙利、阿根廷、墨西哥及菲律賓等國,已將五歲幼兒教育納入國教。

因此,建議五歲幼兒納入國教,實施免費,但應重視私幼部門的輔導與協助,讓公私協力,締造台灣幼教的新局。

二、精進教師素養教學知能,落實課綱自主學習的理想

配合國際趨勢,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然而,各界對「素養」概念的誤解和缺乏認識,導致新課程難以落實。

鑑於課程落實靠學校,教學靠教師。因此,凝聚素養概念共識和精進教師正確素養導向的教育專業知能,以實現「自發、互動、共好」的自主學習理念,十分重要。

三、提升大學自主

台灣高等教育因管制繁多,資源與經費相當有限,導致知名大學也難於開創尖端知識和培養社會及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方今之計,高等教育首須鬆綁管制,賦予大學自主空間、引進民間產業資源,健全大學財務。其次,應選擇學術優勢領域,打造卓越研究團隊,提升國際學術能見度。

四、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實作人才

技職教育的師資普遍欠缺職場經驗、科大教育也偏重學術研究,致使學生在校難於習得產業所需知能,形成「學用落差、供需失調」的嚴重問題。

因此,針對關鍵高級人才需求應由「國家規劃」,一般技術人力則以「市場導向」為主,定期公布就業人力需求資訊。此外,應推動技職校院的彈性修業制度,加速學校教育與職場的銜接。另外,也應提出更多誘因及獎勵,讓更多企業願意投入產學合作,藉此提升教師產業發展所需的實務教學能力,並讓學生有歷練實務的機會。

五、培育全球公民責任

台灣的公民教育較側重認知教學,忽略學生公民參與的意願及行動,同時,較少關注全球議題,不易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全球一體的相互關連性。展望未來,應推動「台灣連結全球的公民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本地事務的知能,同時,以此連結台灣與全球,透過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等議題,培養兼具國際關懷的全球公民。

六、運用數位學習於適性教學

班級教學要做到差異化教學,有其困難,但今日應用數位學習,可以解決此一困境。因為每個學生可依其程度,進行自主學習。而且,透過適性診斷,可提供個人化的補救學習路徑。這是適應個別差異教學的未來新趨勢。

有識於此,建議應積極推動「提升教師應用數位教學的能力,以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推行此政策要能成功,首先須普遍提升教師數位教學能力。其次,開發數位教材與資源,並建立普及化與公共化的數位學習平台。最後,要充實數位學習基礎設。

七、營造幸福校園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學生吸毒與幫派問題日益嚴重,且學生的情緒壓力頗為嚴重,亟須關注與心理支持。據教育部 110 年校園意外事件的通報,學生自殺前自傷的人數比率已近 30%,因此,營造幸福校園,確保學生健康安全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重點。

為此建議,在課綱中納入社會情緒能力目標,以提升學生的心理韌性。此外,應調高各級學校專業輔導人員員額。同時,強化導師、科任教師及行政人員之社會情緒學習素養,期能推動「全校性社會情緒學習系統合作架構」,構築幸福校園生態系統共同體。

八、投資弱勢教育

追求教育機會均等,是我國重要教育政策之一,但隨著貧富不均,城鄉差距加大,學生學習落差更為嚴重。低成就學生主要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特別是偏鄉地區,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已逐漸喪失。

協助弱勢學生向上流動,仍需靠教師的努力。為扭轉弱勢生劣勢,政府應增加公費生名額及相關誘因,以吸引優秀教師前往偏鄉任教,並改善教學環境和提供補救教學,來提高弱勢生學習成就。

九、鼓勵良師進偏鄉

我國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因未妥善規劃師資供需,出現供過於求現象。且政府齊頭式刪減師培半數名額,導致師資生素質良莠不齊。108年始建立「教師安全儲備量」,但未推估需求,使得偏鄉及技職類科缺乏師資。

因此,為求師資優質及穩定,政府應調查各類科師資需求及維持「教師安全儲備量」,並擴大公費名額,吸引優秀學生擔任偏鄉與技職領域教師。

十、建構學習社會

我國推展終身教育,建構學習社會的努力,在本世紀之交曾蔚為風潮,惜因政策更迭興革有限。綜觀當前終身教育實施的困境,首在民眾認知不足、參與度不夠,且經費缺乏。其次為缺少專業人力投入,效果不彰。

當前終身教育之推廣,應首重提升參與率,初期以中低收入者為對象,發放終身學習券、協助弱勢開啟學習之門。其次,政府應整合資源平台與線上終身學習課程,並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發展,以實現建構學習型社會為目標。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