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人工輕艇激流標桿賽道即將完工 台灣水上運動發展邁入新里程碑
全台首座人工輕艇激流標桿賽道新建工程設於宜蘭安農溪左岸高灘地,完工後將可容納32位選手同場競技,是2025雙北世壯運中唯一新建的競賽場館。
鍾瓊瑶/綜合報導

為迎接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教育部體育署署長鄭世忠昨(10)日前往宜蘭安農溪,視察全台首座人工輕艇激流標桿賽道新建工程。該場地不僅為世界壯年運動會的指定競賽場地,更象徵臺灣水上運動發展邁入新里程碑。
體育署指出,為提升國內運動設施品質與競賽環境,已向行政院提報「優化全民運動與賽會環境計畫」,並於112年11月核定補助宜蘭縣政府新台幣2億元,進行「宜蘭縣水上運動訓練中心-安農溪輕艇激流標桿競賽場地新建工程」。本工程自113年2月正式啟動,預計於4月17日完工,並於4月30日辦理場地啟用典禮及測試賽。
該人工賽道設於安農溪左岸高灘地,安農溪為台電蘭陽水力發電廠尾水排放道,水量穩定且可控,加上距離羅東市區僅約3公里,交通便利,為國內建置激流場地的理想位置。亞洲輕艇總會會長成田昌憲自106年起多次訪台考察,也高度肯定此地的發展潛力。
體育署在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即邀集輕艇協會提供專業建議,並與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經濟部水利署等單位協調,確保工程設計不影響原河道功能,且符合各項法規。本場地完工後,將可容納32位選手同場競技,是2025雙北世壯運中唯一新建的競賽場館。
鄭世忠署長表示,此人工激流賽道採用天然水源,建置成本遠低於如東京奧運所用的全人工設施,未來除了提供國內選手符合國際標準的訓練場地,也可吸引北亞、歐美等冬季氣候嚴寒國家的選手來台進行移地訓練。賽後此場地將長期作為我國輕艇激流標桿運動的訓練重鎮,並積極爭取舉辦更多國際賽事,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體壇的能見度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