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懶人包》毒物醫:豬肉未全熟恐藏細菌與寄生蟲

.

鄒尚謙
2025/10/31 18:43
顏宗海指出,像是高端螺旋體病、新冠肺炎等疾病,屬於動物與人皆可感染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但非洲豬瘟不同,它僅限於豬隻之間傳播。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再度引起關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 DNA 病毒引起的疾病,僅會在豬隻之間傳播,不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造成民眾感染。但不論有無豬瘟,民眾在購買豬肉時都要注意,不可久放,儘速食用。

非洲豬瘟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顏宗海指出,像是高端螺旋體病、新冠肺炎等疾病,屬於動物與人皆可感染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但非洲豬瘟不同,它僅限於豬隻之間傳播。「人類不會感染,但對產業來說是極高風險疾病,一旦疫情擴散,將造成豬隻大量死亡、產業鏈崩潰。」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再度引發民眾關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與一般豬瘟不同,前者為 DNA 病毒,後者則是 RNA 病毒,兩者差異顯著。非洲豬瘟病毒僅感染豬隻,對人類細胞無感染力,而人的胃酸pH值約1.5,足以破壞病毒結構,不會致病。

顏宗海說明,非洲豬瘟具有高度傳染性與高致死率,一旦感染,豬隻常出現 高燒、皮膚紫斑、內臟出血、腸胃與淋巴結壞死等症狀,死亡率可達九成以上。潛伏期約 5 至 19 天,依病毒毒株強弱,臨床症狀與死亡率差異明顯;若感染強毒株,豬隻病程進展快速,平均 2 至 10 天內死亡,死亡率甚至高達100%。

非洲豬瘟無疫苗、藥物

「目前全世界沒有有效疫苗,也沒有治療藥物。」顏宗海強調,現階段防疫策略只能透過撲殺、封鎖與阻斷傳染途徑來防止疫情擴散,因此非洲豬瘟被列為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一旦確診,須立即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

至於非洲豬瘟是否有可能變異開始「人傳人」?顏宗海說,目前全球監控資料顯示,非洲豬瘟病毒並未出現變異或跨物種感染的跡象,但仍須嚴格防堵。任何病死豬都不得再進入市場販售,否則不僅違法,也恐成防疫破口。

冷凍肉與溫體肉都須注意保存條件

針對民眾關心「非洲豬瘟下是否只能選擇冷凍肉」的問題,顏宗海提醒,冷凍肉與溫體豬肉各有優缺點,最重要的是來源與保存條件。「購買冷凍肉要注意保存期限,超過期限就應丟棄。至於溫體豬,因未經冷鏈保存,口感雖好,但在高溫環境中容易滋生微生物,購買後應盡快冷藏或烹調。」無論是冷凍或溫體肉,都應確認包裝上有合格屠宰場印章與檢驗標示。若外觀有異味、變色或滲液現象,就應避免食用。

豬肉細菌與寄生蟲風險高 「一定要吃全熟」

「牛排可以三分熟、五分熟,但豬肉絕對不可以。」顏宗海強調,豬肉中可能存在的病原體,除了常見的大腸桿菌外,還包括沙門氏菌、肉毒桿菌,甚至可能帶有豬肉絛蟲等寄生蟲。豬肉若未完全煮熟,中心仍呈粉紅色,代表溫度未達安全範圍,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寄生蟲感染。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