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熱、傳產冷 台綜院估下半年經濟成長率3.0%
.
李孟璇

台灣綜合研究院24日公布8月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12%,推估經濟成長率可達3.0%。數據顯示,受惠於AI、HPC與雲端應用需求,半導體及電子產業持續帶動經濟,但傳統產業則因全球需求疲弱與美國關稅壓力承壓,景氣呈現「科技熱、傳產冷」的分化格局。
經濟成長維持穩健
台綜院指出,2025年下半年經濟動能延續,半導體產業因川普政府免稅政策與 AI應用需求雙重利多,持續成為推升台灣經濟的核心引擎。雖然上半年關稅豁免紅利已逐步消退,但8月份美方再度宣布在美設廠或承諾建廠的半導體產品可享免稅優惠,吸引大廠加快布局,推升台灣出口與用電需求同步成長。
相較之下,傳統產業出口競爭力持續下滑,受國際需求低迷與高關稅影響,產業發展不均的隱憂浮現。台綜院認為,雖然總體經濟成長仍維持3.0%,但結構性風險不容忽視。
電力景氣燈號維持黃紅燈
根據台電高壓以上用電數據,8月份整體產業用電較去年同期成長0.6%,其中製造業僅小幅成長0.31%,服務業則成長1.41%。反映到EPI電力景氣指數,燈號維持在黃紅燈,代表景氣雖仍具活力,但產業間差異顯著。
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相關產業用電連創新高,外銷訂單增幅亮眼;相對地,鋼鐵、紡織及機械設備等傳統產業則呈現連月衰退。台綜院表示,這樣的分化走勢,凸顯產業結構調整壓力,未來必須在支持傳產轉型的同時,持續強化科技優勢。
產業分化風險加劇
台綜院強調,台灣景氣正處於明顯分歧:一方面,半導體及電子產業在AI與雲端帶動下需求暢旺,成為支撐經濟的「火車頭」;另一方面,傳產卻因國際需求不振與關稅打擊陷入低迷,形成結構性風險。
展望未來,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與美國關稅政策變動,仍可能成為影響台灣景氣的重要挑戰。台綜院呼籲,唯有兼顧科技成長與傳產支持,才能確保產業發展均衡,維持經濟動能的穩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