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劉揚偉曾提「台灣模式」 台美合作「官方版」細節大公開
.
江星翰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召開記者會,證實在台美第5輪實體磋商過程中,提出「台灣模式」,獲美方正面看待。不過《民報》調查,行政院官方版「台灣模式」,與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8月提出的「TEEMA(電電公會)科學園區」存在高度相似。
有鑒於日本、韓國、歐盟等國,為了降低對等關稅,各自與美國談定不同合作策略,鄭麗君強調「台灣模式」與各國大不相同,從4大面向著手,確保台廠赴美投資,可以降低風險,還能創造台灣、美國、產業界的「三贏」局面。
官方版台灣模式
首先,企業先自主規劃投資方向,再交由政府協助協調,並整合民間產業的投資,形成投資動能。其次,政府建立信用保證機制,提升金融體系支持企業赴美投資,藉此也能鼓勵台廠投資美國。
第三,台灣會將創建科學園區的經驗,分享並協助美國,在當地創造有利於產業聚落形成的環境,避免台廠赴美投資淪為單打獨鬥。第四,台灣已向美方表達,提供有利企業投資的條件,像土地、水電、基礎建設、員工簽證及相關法規等。

鴻海角色耐人尋味
回到今年8月,劉揚偉出任電電公會理事長後,他坦言台灣拿到20%疊加關稅,對公會內部25%會員衝擊大,電電公會祕書長林全能盼與政府合作,協助公會中小型會員,布局海外市場。其實與鄭麗君提出的「台灣模式」不謀而合。
當時劉揚偉說,電電公會不排除在海外爭取設科學園區,可行地點有美國、墨西哥等,透過公會或鴻海集團去爭取最佳條件,在當地設園區並提供會員廠商使用,不排除優先選擇已逐漸形成AI(人工智慧)伺服器台廠聚落的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