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終結國會亂象/票票等值深化民主

面對已形同癱瘓的國會,筆者認為,應檢討現行扭曲民意的選舉制度,並以「票票等值」來矯正脫序失控的立法院,讓台灣邁向成熟的民主多元國家。

涂醒哲(曾任衛生署長、嘉義市長、國策顧問、立法委員)
2025/02/07 13:38
立院朝野對峙抗爭可謂台灣政治的日常,但本屆在野黨違法毀政之亂卻最離譜的。示意圖/徐富葵立法委員臉書

立法院21日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原本3兆1324億預算,共減列2075億7425萬元,減列幅度創新高,連賴總統都動怒說,此次預算刪減幅度是往年6倍以上「不要說政府,任何一個企業組織被凍刪超過35%預算或資金,都無法正常運作,也完全無法接受。」

立院朝野對峙抗爭可謂台灣政治的日常,但本屆在野黨違法毀政之亂卻最離譜的,我從醫師角度診斷今日國會亂象成因有三,一是藍委亂政日益「共產黨化」;二是國眾兩黨挾席次優勢暴力霸凌少數,不但自我擴權、阻饒行政、破壞憲法,甚且限縮人民罷免權利;三是立法院長韓國瑜一再以舉手表決取代記名表決,粗暴地「沒收」民主討論程序,嚴重悖離責任政治原則。

立法院長韓國瑜以舉手表決取代記名表決,「沒收」討論更嚴重悖離責任政治原則。圖/擷自鏡新聞

面對已形同癱瘓的國會,筆者認為,應檢討現行扭曲民意的選舉制度,並以「票票等值」來矯正脫序失控的立法院,讓台灣邁向成熟的民主多元國家:

一、落實「票票等值」讓每席區域立委擁有相同支持人數:

具體作法是,把每個政黨區域立委當選票數加總,除以其當選席次,得到每名區域立委平均得票數,平均數較低的政黨須以政黨票補到和平均數較高的政黨一樣的票數。

以2024年立委選舉為例,在一般選區,國民黨區域立委39席(32席非偏遠地區),總得票數5401933票,民進黨38席(35席非偏遠地區),總得票數6095276票,按前述方法換算,每席國民黨區域立委平均得票為138511票,民進黨則超過160402票,基於「票票等值」,國民黨要拿政黨票來補足,每席補21891(16.0402-138511)票 乘以39等於補853749票。

據此,國民黨政黨票共拿下4764576票,扣除853749票後剩3910827票,以此票數民進黨政黨票4982062票,及民眾黨的政黨得票數3040615,一共11933504票,用來分配34席不分區立委席次。

重新分配之後,國民黨不分區席次11席,民進黨14席,民衆黨9席,總席次國民黨50席、民進黨52席,民衆黨9席,其他2席為無黨。

雖然無黨籍當選人票數比平均數低,又沒有政黨票數可以補,還是不太公平,但就主要政黨而言,以上調整可達成「票票等值」目的,讓整體立法院更具代表性、更精準反映民意。

二、廢除原住民選舉:

現行選舉制度為「單一選區」亦即一個選區只能選出一個立委,鑑於各選區大小不一,可以政黨票補足其代表性問題,達到實票票等值,人人均等的民主精神,但原住民立委選舉採行傳統的「多選區制」,並分為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兩類,如此選制令候選人疲於奔命,也有歧視原民之意。

地方縣市長選舉,原住民與一般選民都能投,且票票等值,但,為什麼立委選舉,卻有「多選區制」與「單一選區制」之別,並限制原住民只能(投票)選具原住民身份的候選人,這難道不是歧視?

筆者認為,若為照顧相對弱勢的原民族群,應由政黨提名原住民為不分區立委,而不是剝奪原民在其居住地選區域立委的權利,更何況依現行辦法選出的6名原民立委,在國會議決如國防外交及其他內政時,以其實際當選票數來看,佔比太大,容易扭曲政策,也失去票票等值的民主精神。

若為照顧原民族群,應由政黨提名原住民為不分區立委,而不是剝奪原民在其居住地選區域立委的權利。示意圖/擷自原視新聞網

三、增加不分區席次,讓每席立委代表人數相同:

依現行選制,政黨票得票超過5%的政黨,得提名並參與34席不分區的分配,我認為,區域立委席次可減為73席,不分區則增加至68席,同時明定選過民意代表及縣市長的人數不得超過1/3,並在尊重性別前提下提名領域專業人士,以提高立法專業性,減少政治惡鬥。

四、讓小黨有立法說話的機會:

不分區增為68席,每席代表1.47%的民意,與每席區域立委經校正後代表的人數差不多,符合票票等值精神;另外,不分區立委也不宜有太高的排除門檻,建議把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的得票率,從5%調低至1.5%,讓小黨有更多機會參政,也讓立法院「民意」更具代表性,進而提升立法品質,終結國會亂象,

台灣民主目前仍處於不成熟的間接民主階段,須進步到成熟的間接民主,最後走到直接民主;民主是要不斷進步的,優化立法程序及培養民主文化也很重要,未來再另文探討。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