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加分讓學生火冒4.05丈 臺大發聲了

校方發出聲明指該布條是因為部分學生對原住民升學保障不解,還望學生明白其歷史脈絡,並不會影響到非原住民學生升學名額。

廖珪如/台北報導
2023/06/15 17:15
學生布條掛「火冒4.05丈」惹怒原住民學生,校方聲明保障原民權益初衷。圖/取自臺灣大學粉專

臺灣大學自四月言論自由月有學生掛布條寫「火冒4.05丈」被指涉歧視原住民,後又發生經濟系學會參選人政見出現性別歧視,各界輿論沸騰。6月15日,臺灣大學校方對有學生掛「火冒4.05丈」布條言論正式發出聲明,強調是學生對原住民升學保障不解,還望學生明白其歷史脈絡,並不會影響到非原住民學生升學名額。

四月時,臺大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開放學生自製布條懸掛於校園內,出現一幅「火冒4.05丈」的布條,改寫自成語「火冒三丈」,3乘以1.35倍就是4.05,影射「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中,讓取得原住民語言認證的原住民學生,可以在升學管道中加分35%。而這塊投稿布條的說明欄,就寫明「原住民特權是政府對平地人的暴政」。

因此,從四月起,臺大校園內部,甚至原住民族同學就不斷發聲抗議校方放任這種歧視言論出現,後來又有經濟系系學會幹部選舉,參選政見中涉及只許處女參加舞會此類言論,臺大校方因此備受責難。一名臺大畢業生向本報指出,不滿原住民加分事實上已是陳年舊怨,他認為,原民加分原本是保障資源不足的偏鄉原住民能夠順利就讀頂大,當學生順利進入頂大,所得到的教育資源,就與一般考生一樣,那在這個立足點上,原住民學生的學業表現,應該與大家一樣。

不過多數學業表現都未能說明,原住民學生在加分進入校園,取得頂大學校資源後,很多學業成績表現敬陪末座,那為何頂大資源要分給原民學生?

為平息這場校園風波,臺大在6月15日發出聲明,指出,依據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臨時動議決議內容,由於校園中部分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相關制度的不瞭解,相關言行造成對於原住民學生的傷害。為此,臺灣大學為釐清此次爭議中的誤解,特此說明我國現行《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以下簡稱升學辦法)自制定到執行的歷史脈絡:
1952年,國民政府實施帶有同化意涵的「山地平地化」政策,並於《臺灣省山地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第一期〉帶有偏見地認為需要「對『山胞』所患著的『貧』、『愚』、『弱』 三大症狀予以診治」、「『山胞』的知識貧乏,風氣閉塞...足以阻礙山地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因此教育部以準適用《邊疆學生優待辦法》而實施《升學優待加分政策》,讓原住民族進入以漢族群為主流的教育體制。1994年,由於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長年努力,政府終於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並於1997年將「原住民族」寫入憲法,保障原住民族集體權。
1998年,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要求保障原住民族教育、促進原住民族發展,並於2006年將升學辦法修法後,改以「外加名額」方式招收原住民學生,規定各校、系、所原定錄取名額不變,針對「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額外錄取總名額2%的原住民學生。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此制度並不會造成教育資源排擠,不影響非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名額。近年,為推動多元文化意識,升學辦法被賦予翻轉原住民族普遍低社經地位的處境、促進原住民族集體權的意識,升學「優待」政策因應其精神已轉向為升學「保障」政策,鼓勵原住民學生畢業後為原住民族服務,並實踐積極矯正歧視措施。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