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零成長】新百貨一家家開幕 上半年業績卻只剩0.1%

今年以來,台灣百貨市場迎來熱鬧的「開幕潮」。三井南港LaLaport正式營運、遠東SOGO的大巨蛋商場A區登場、統一Dream Plaza東區開幕,另一方面,業者積極引進國際品牌、餐飲新勢力,剪綵儀式與開幕話題層出不窮,讓百貨界熱鬧非凡。
然而,經濟部統計處最新數據卻顯示,今年1~7月百貨公司營業額2,465億元,僅年增0.1%,幾乎等於零成長。為什麼新百貨一家家開幕,卻沒能推升總體業績?
新館拉人氣 舊館改裝壓縮規模
新百貨一開幕,確實能帶來短期的客流與話題,許多業者更是搭配影城、餐飲、書店等複合式業態,創造不同的消費體驗。但這股熱潮並未反映在總體營業額上,主因在於,同時間不少老牌百貨正進行樓層改裝或硬體翻修,營運面積縮減,等於把新增動能抵銷掉。
一名百貨業者指出:「新館確實能吸引人潮,但整體營收卻受制於舊館改裝的影響,總體市場沒有實質增加,只是消費被重新分配。」
像三井南港LaLaport,今年3月正式開幕,以親子娛樂、日系品牌與大型餐飲集結,迅速成為新地標,假日人潮洶湧;但同一時間,遠東SOGO忠孝館進行樓層翻修,部分消費流向新百貨,讓百貨業總體營收無法明顯增加。
昔日主力品項熄火 精品、化妝品買氣不再
此外,百貨業的主力品項精品與化妝品,今年上半年銷售明顯承壓。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1~7月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年減近4%,化妝品業績也出現衰退,對於長期依賴這兩大品類支撐的百貨來說,衝擊尤為嚴重。
許多業者坦言,高單價消費意願降低,消費者更傾向於將預算花在餐飲或日常用品上。就連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都說:「面對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今年市場給她一張很困難的考券。」
出國潮延燒 消費外移海外
除了主力品類走弱,出國旅遊的熱潮更是壓垮百貨高價消費的重要原因。觀光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境人次已超過8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熱門目的地仍以日本、韓國、歐美為主,旅遊帶走的不只是交通與住宿開銷,更包含精品與化妝品的購買力。
許多消費者直言,海外免稅店價格更具吸引力,加上新品齊全,往往一次掃貨,這也讓國內百貨的精品與化妝品銷售「雪上加霜」。一名業者觀察:「不少消費者寧可在東京或首爾一次把年度的精品、化妝品買齊,回國後在百貨的消費力自然下降。」
而接下來百貨年度最重要的週年慶檔期即將開打,業者無不寄望能在折扣戰與促銷活動的加持下,重新拉抬買氣,但能否扭轉業績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