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運算大爆發 廣達2原因放棄在台擴廠

AI(人工智慧)爆單潮!廣達伺服器營收爆衝近5成,產能連續8次擴廠仍不夠用,迎戰史詩級運算大商機,廣達卻決定放棄在台擴廠,高層人士鬆口,台灣卡在「土地難找、供電不穩」2大致命傷,讓AI伺服器巨頭不得不啟動產能大遷徙,全面轉進美國、泰國。
廣達執行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指出,生成式AI需求持續「爆發」,運算架構進入系統化、規模化階段,廣達伺服器事業營收較去年同期暴增近50%,「以廣達營收量體來看,這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儘管AI需求暢旺,廣達已不斷加碼投資,「產能只要一開出來,馬上被客戶拉走。」楊麒令坦言,為因應這場產業結構性大變化,廣達必須啟動大規模的全球生產基地轉移與重整。
台灣不再是擴廠的選項
讓人訝異的是,當國內科技業紛紛在台擴廠時,廣達選擇止步。「在台灣找地方,滿麻煩的。」楊麒令直言,由於土地取得困難、電力必須穩定供應,廣達不想在台灣擴廠了。
事實上,廣達曾在2018年啟動產能重整,將SMT(表面貼裝)產能移轉回台灣。歷經美中問題、關稅重組供應鏈後,台灣的生產重心又逐漸移至海外。楊麒令直言,因應地緣政治風險而執行的「去中化」,供應鏈重整過程艱辛,也對成本、效率、產能、交期、供應鏈穩定性帶來衝擊。
美國躍AI伺服器終端組裝核心
廣達的產能部署正大舉向北美集中。楊麒令指出,廣達在美國深耕超過20年,每個廠區擁有好幾棟廠房,規模龐大。為了應對產能持續不足,廣達對美國的投資今年以來總共已加碼8次。
目前,美國廠區主要集中生產AI伺服器,除了終端組裝(L10、L11)、新產品導入(NPI)等核心製程,部分初階製程(L6)也開始導入美國生產。楊麒令強調,在美國生產對廣達有「絕對好處」,可以更靠近客戶,還能確保更即時的交貨效率。
縱使海外生產人力昂貴,但廣達正透過自動化和數位轉型,提升智慧製造能力與品質一致性,確保美國生產仍具競爭力。此外,廣達正考慮在美國設置1至2條SMT產線,加速開發流程。
泰國SMT產線明年破百條
在泰國,廣達在2019年開始投資當地設廠,規劃為SMT與大量產出的主要基地。據悉,泰國廠區仍有許多地,具備持續擴充的空間。
楊麒令透露,目前泰國的SMT產線數量約80至100條,正持續擴充中。若以SMT產線數量來看,泰國規模已是台灣的近4倍,而廣達目標在明年中讓泰國的生產線數量突破100條,以應對不斷增加的AI伺服器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