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胳針》投書錯誤引用引醫界爭議 中國附醫致歉表示已提更正申請
日前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投書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文章,由於引用數據錯誤,引發醫界爭議,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26日深夜發布聲明致歉,表示已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
黃星若/台北報導

日前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一篇讀者投書,引發台灣醫界反彈,指投書中數據錯誤百出。針對爭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26日深夜發布聲明,承認文中部分內容與數據引用有誤,因此造成台灣醫界困擾深感歉意,已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
該篇投書內容指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崩潰,並聲稱COVID-19疫情期間住院病人死亡率高達58.2%,鄰近的日本則僅有12.5%。對此疾管署提供正確數據,指出2022年Omicron流行時期台灣COVID-19共確診880餘萬例、死亡1.4萬餘例,個案致死率為0.16%,同時期日本的COVID-19個案致死率為0.2%。台灣並未高於日本。不僅未如文中所述高達58.2%,也低於同期間日本的0.2%。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在被媒體詢問時表示,該篇文章錯誤頻出,雖然健保制度確實面臨挑戰,但絕非如投書所描繪那樣「崩壞邊緣」。他批評該文過度簡化問題,未深入分析結構與制度性因素,並強調這僅為讀者投書,非正式科學論文,不具學術嚴謹性。
針對爭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26日深夜發布聲明,指稱投書醫師原意為從系統層面探討大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對於內容中的一些錯誤,深感抱歉,也特此作出說明澄清。
文中誤稱「住院死亡率為58.2%」,實為Omicron重症占比;另提及「每萬人僅有62名護理師」亦為誤植,實為78名(2021年統計)。
中國附醫表示,投書內容原意並非否定台灣健保貢獻,而是希望喚起對醫護人力壓力與醫療制度挑戰的重視,並強調政府與醫療界已多次召開會議研擬對策,台灣健保制度仍為全球標竿。惟於刊出過程中因不明因素導致附件誤植。對於數據引用錯誤,造成台灣醫界困擾,作者深感抱歉,已立即詳列整理錯誤處,向期刊提出更正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