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之死】請假就苛扣考績 空服員批全勤獎勵制度逼人帶病上班

.

李孟璇
2025/10/18 06:00
空服員痛批,現有請假制度讓員工陷入「不敢生病、不敢請假」的職場困境。(取自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長榮航空空服員孫姓女員工不幸離世,引發社會對航空業勞動制度與員工健康的關注。長榮航空企業工會監事會召集人李瀅受訪指出,雖然公司對外強調請假制度「合法合規」,但實際上「全勤」與獎懲、考績、排班緊密綁在一起,只要請假,就會被扣分、失去選班權,並痛批:「把全勤當獎勵,其實就是鼓勵員工帶病上班。」讓空服員陷入「不敢生病、不敢請假」的職場困境。

扣分制度成為隱性懲罰

「平日請假扣一分、假日扣兩分、國定假日扣三分。」李瀅指出,這項制度在長榮航空行之有年,公司以「鼓勵全勤」為名,卻實質形成懲罰機制。她說,只要不是全勤,就會喪失「選班選假」的權利,等於在工作與生活間失去彈性,「這樣的制度讓很多人寧願生病也不敢請假。」

李瀅進一步表示,公司一再宣稱這是「獎勵」而非「懲罰」,但實際上只是文字遊戲,「如果把全勤當作獎勵,那就是在鼓勵員工帶病上班。」她強調,長榮航空雖未明文懲處請假員工,但制度設計本身已經讓員工陷入恐懼與壓力。

合法不代表合理 模糊法規助長漏洞

李瀅直言,《勞基法》雖允許扣員工全勤獎金,但未禁止其他形式的變相懲罰,讓公司能以「取消獎勵」的方式壓縮請假權益。她說:「天災假、特休假、病假,只要不是全勤,就會被扣權益。只要法條沒明文禁止,公司就能說自己合法。」

而這樣的狀況不是個案,在其他航空公司也有類似問題。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張書元批評,企業常用「合法」掩飾制度不公,政府法規的模糊也成為漏洞,「主管機關在勞檢時往往只看書面制度,公司只要拿出獎勵制度文件,就能輕易過關。」法律看似保障了制度外表,卻忽略了制度的實質影響。

「我們不是怕辛苦,是怕被懲罰」

李瀅坦言,外界常誤解空服員愛請假,其實背後是制度性的壓力。「我們不是怕辛苦,是怕被懲罰。」她舉例,有同事生理期痛或輕微感冒請假,即使有診斷證明,仍被扣分,「長期下來,大家都知道請假會出事,所以就撐著上班。」

她進一步說明,空服員工作環境與一般上班族不同,「鼻塞在地面沒事,上飛機可能變中耳炎;胃痛在地面能撐,飛行時可能會出現劇痛。」在高空低壓、乾燥、氧氣濃度低的條件下,任何小病都可能放大成嚴重風險,「但制度不允許我們休息。」

國際對照:他國早納入健康與飛安考量

李瀅指出:「與國際航空相比,台灣制度明顯落後。」以香港國泰航空為例,員工每月可自由選班選假,若外站生病,可由醫師到飯店診斷,不必強制報到;歐美多家航空更導入「疲勞風險管理系統(FRMS)」,把員工健康與心理壓力納入飛安評估。

她強調,這次長榮航空空服員離世,空服員都感同身受並憤慨,希望可以從根本改變制度文化,「請假被刁難、被懲罰,不是個案,不只有空服員受害,更是台灣勞工面對結構性壓迫的縮影。」呼籲各界可以正視相關問題。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