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周報】永慶房屋: 8月交易較7月少2成 民眾擔心房貸撥貸不如預期

受到房貸緊縮的影響,永慶房屋評估,大都較7月減少2成以上,顯見民眾因擔心房貸撥貸不如預期,購屋態度轉趨保守觀望,房市交易降溫,8月成屋待售量不減反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4/09/15 10:28 2024/09/15 15:00
近2年來房市買氣熱絡,市場瀰漫一股「供不應求」的氛圍。圖/陳賜哿攝

  • 通膨陰霾飄散 前7月實質月薪、總薪資齊成長

主計總處發布7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雖然物價上漲壓力仍在,但實質薪資揮別通膨陰霾,續維持正成長。今年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分別成長0.29%與1.72%,增幅均創下4年來最佳水準。

同時,自今年4月以來,累計的實質薪資及總薪資已連續4個月雙雙重返正成長。總薪資部分因爲有些廠商在7月發放紅利,月薪則跟廠商調薪、物價通膨走緩,以及政府調升基本工資有關。

以中位數薪資來看,今年1到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7111元,年增3.26%,如果不考慮物價因素,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增0.94%。

人力銀行6月曾分析各產業2024年的平均月薪,高薪產業第1名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6萬元,其次為半導體業5.9萬元,鞋類紡織品製造業、投資理財業、軟體及網路業5.5萬元,並列第3。

  • 新光金花落誰家? 9月24日有譜

新新併競爭局勢升溫,台新金與新光金9月11日再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調整換股架構,擬以台新金0.672股普通股加計0.175股辛種特別股換新光金1股普通股。辛種特別股每股面額為新台幣10元,年利率1.665%,將在3年後按發行價格全數收回。

中信金則在12日發布聲明表示,特別股實際上是債的性質,形同向「賣方借錢」,顯示台新金有現金不足問題。而中信金致力提供給股東最好的報酬與回饋,一開始就提供新光金股東較對手溢價30%的方案,很高興競爭對手台新金在9月11日召開臨時董事會,跟進中信金的價格水準。

中信金指出,這再度證明,維持市場競爭機制,有2家業者以上競爭,才真正能夠保護股東權益,樹立台灣資本市場典範,故沒有所謂的合意優先。

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13日強調,新新併開大門走大路,中信金公開收購條件尚未獲金管會核准、未作盡職調查即開價及首波公開收購上限為51%股權,剩餘49%收購價格未知,都還是不確定因素。,呼籲金管會嚴查中信金決策過程合法性。

對於新光集團大股東林伯翰主張與中信金合併能躍居金控之冠,為何要與台新金合併續居第四大金控。林維俊表示,若政府准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算數上加起來資產規模會是第一沒錯,但這是很簡單的說法,忽略文化問題、員工問題及公司誠信問題。

中信金已向金管會申請對新光金啟動敵意併購,金管會審查進度同樣備受關注。童政彰指出,中信金已在11日正式補件,若後續持續審查、即未再要求補件,最後准駁日將落在9月24日。

而台新金、新光金也將於10月9日分別召開股東臨時會,委託書炙手可熱外,21%外資成為關鍵角色。

  • A I帶動電子資通 8月出口創高

財政部公布8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436.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6.8%;進口金額321.4億美元,年增11.8%。出、進口互抵後,8月出超114.9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

累計前8月出口3085.7億美元,年增10.9%,進口2561.2億美元,年增9.3%,雙創歷年同期次高。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8月出口金額、年增率均優於預期,主要可歸功4大因素。首先,全球終端消費品庫存慢慢回到較健康的水位,激勵客戶端陸續啟動庫存回補;第2,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AI)商機熱度居高不下;第3,國際品牌行動裝置展開新機鋪貨;第4,7月底颱風來襲放假,造成部分出貨遞延至8月。

  • 房貸審核趨嚴 成屋預售屋不同調

對於初次準備著手買房的首購族而言,該買「預售屋」還是「成屋」是令人感到左右為難的課題,考量買房財源,自備款高低,8月限貸令一出,成屋、預售屋反應不同調。

今年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新台幣71.5億元,年增81.8%,寫下次高紀錄,歷年新高則在今年7月,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見連2個月都突破70億元的高額稅收。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近2年來房市買氣熱絡,市場瀰漫一股「供不應求」的氛圍;但自今年8月起房貸審核趨嚴、利率拉高、成數降低、排隊等撥款狀況頻傳,房市資金急凍,衝擊民眾購屋信心。

觀察8月國內各大房仲公布內部交易市況,受到房貸緊縮的影響,永慶房屋評估,大都較7月減少2成以上,顯見民眾因擔心房貸撥貸不如預期,購屋態度轉趨保守觀望,房市交易降溫,8月成屋待售量不減反增。

進一步觀察,永慶房屋8月7大都會區的成屋待售量均較7月增加,新北市月增3.6%、桃園市月增3.5%、高雄市月增3.1%、台北市成長2.9%,新竹縣市與台南市均月增2.6%,台中市成長1.7%。

陳金萍說明,七大都會區待售均呈現量增,不過,不同產品待售量量增幅度並不相同。以目前市場交易主力的中低總價、小宅產品來說,因去化速度快,即使8月待售量增加,但增幅有限;中大坪數住宅相對去化緩慢,8月成屋待售量增幅較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房市未來,建商仍然信心滿滿,根據591新建案調查,今年928檔期六都及新竹地區推案量合計新台幣9776.5億元,直逼兆元的巨量不僅較去年大增3000億元、年成長逾4成,更再度寫下單一檔期史上新高。

專家分析,受惠上半年房市買氣,未影響建商信心,像台北、桃園及台中等地受惠百億大案,紛紛刷新區域新高紀錄,新北、台南及高雄也都同步重返高檔。若再計入年初329檔期的7800多億元,今年靠329及928等兩個檔期就累積逾1.7兆元案量,隨著年底還有多檔指標案醞釀,全年「保底2兆」幾成定局。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