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里金孫上市】達明強攻工業4.0 何世池保守看這種機器人
.
江星翰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眼光獨到,一路抓住筆電、雲端伺服器、AI趨勢等先機,2011年已提早嗅到機器人商機。何世池率領達明發展工業應用機器人,一路衝至全球第3大協作機器人(Cobot)大廠,卻對同業大舉投入的服務型機器人,持保留態度。
何世池是林百里倚重發展機器人的靈魂人物,從早年在廣達子公司廣明實驗室開始,他領兵10人研發團隊,在2015年推出協作機器人手臂,成功在市場打響名號。
協作機器人三位一體 跨出工業市場
這年,他率領團隊獨立為廣明子公司,靠著機器人實績,成為廣達最亮眼的孫公司。如今,在中國、歐洲、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地,握有超過百位的經銷商,已是台灣最大咖的協作機器人品牌與製造商。
達明高層人士說,有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僅適合應用大規模、標準化產業,達明的協作機器人所需空間小且部署快速,適合應用中小企業、服務業,進行多品項、小批量生產。
更大亮點在於,達明將AI、視覺和機器人技術,整合為「腦眼手」三位一體的產品策略,秉持no-code(無編碼)及TM AI+ Trainer軟體,讓使用者可直接標註、訓練及部署AI模型。
何世池:服務型機器人時機尚未成熟
達明成功在工業領域站穩一片天,積極對外瞄準食品、餐飲、製藥、醫療等領域。由於協作機器人具備安全性和輕量化等優勢,也投入廚務應用與食品加工等服務業,並結合自主移動機器人,跨足物流與巡檢等應用。
但台灣不少業者瞄準送餐及送藥等需求,爭相投入服務型機器人。何世池認為,機器人遲早會從生產製造場域走入家庭服務,屆時需要真正的體力活,才能滿足高度彈性與複雜動作,不過目前機器人難以克服,取代功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