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公司2】跟著外資找績優股 中堅潛力企業出列

台灣董事學會於9月3日舉行「2025外資精選台灣百強」典禮,除公布百強企業,也首次公布中堅潛力企業榜單,凸顯台灣不僅有龍頭領航者,更有一群具備爆發力的新秀公司,正在外資視角下嶄露頭角。
潛力產業齊發 電子與AI成主旋律
觀察榜單,電子通路、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及數位雲端,仍是外資最關注的核心產業。以排名第一的豐藝(6189)為例,近年營收年複合成長達16%,股東權益報酬率近兩成,穩居外資心中「優等生」;此外,專注射頻與顯示技術的那斯特(6613)、RFID龍頭永道-KY(6863),都因具備技術壁壘與國際市場布局,受到高度評價。
貝萊德臺灣股票策略投資主管李友千指出,目前台股熱度堪比1990年代PC興起,美中科技戰促使產業回流,台灣憑藉製造彈性重回AI供應鏈舞台;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艾藍迪認為,台灣優勢在完整生態系,讓外資能在短時間內拜訪20多家公司,尋找能搭上AI浪潮的投資機會。
傳產與服務業後發先至
值得注意的是,榜單中也不乏傳產與服務業的黑馬。建設業的富華(3056)、新潤(6186),受惠於房市與公共工程需求,展現穩健獲利;餐飲與觀光族群如八方雲集(2753)、好樂迪(9943),也因疫情後內需復甦而重獲外資青睞。
此外,資源回收與環保產業也漸受重視。日友(8341)、大汽電(8931)等公司,以循環經濟與永續經營策略打動國際投資人,顯示ESG已成為外資不可忽視的評選標準。
外資建言:治理與能見度是關鍵
外資代表艾藍迪強調,中堅潛力企業若要進一步吸引長期資金,必須提升國際能見度與治理透明度,建立投資人關係專區、提供英文資訊、加強接班規劃,都是外資認為的基本門檻。
董事學會則指出,中堅潛力企業雖尚未成為產業巨擘,但憑藉高成長率、技術創新或穩健治理,正逐步成為「外資眼中的下一代績優股」,在AI 3.0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下,這些公司將可能是台灣產業下一個黃金世代的重要推力。
以下是中堅潛力企業榜單







(以上資料取自台灣董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