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半導體雙雄」命運對調? 韓研究員:台灣沒半導體幾乎無法運轉

.

蕭雅雯
2025/10/23 16:57
韓媒報導,台灣在台積電帶動下,經濟成長強勁;反觀韓國成長預測低迷,恐出現20年來罕見的台韓經濟逆轉。(圖/取自CANVA)

在全球AI晶片需求推升之際,韓媒指出,昔日並駕齊驅的「亞洲雙虎」韓國與台灣,如今正走上截然不同的經濟軌跡。據《中央日報》最新分析,台灣在台積電帶動下,經濟成長強勁、出口創高;反觀韓國因美國關稅壓力及多元產業受限,成長預測低迷,恐出現20年來罕見的台韓經濟逆轉。

AI晶片潮台灣、韓國兩樣情

根據《中央日報》指出,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9月報告顯示,韓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僅0.8%,維持不變;但台灣從原先的 3.5%上修至5.1%,主因在於晶片出口暴增。儘管韓國擁有三星電子(Samsung)與SK海力士兩大全球記憶體巨擘,整體成長動能卻明顯不如專注於晶圓代工的台灣。

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最新資料顯示,台灣今年人均GDP 將首度超越韓國,分別排名全球第35位與第37位;台灣8月出口額更在單月首度超越韓國,象徵「晶片經濟」的結構性轉折已然發生。

台灣晶片佔比遠勝韓國

報導指出,半導體已成台灣經濟的支柱。2024年台灣積體電路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34.7%,高於韓國半導體20.6%、汽車13.9%兩大出口項目合計。這種高度集中,使台灣能更直接受惠於全球AI晶片需求;反觀韓國多元產業結構,雖可分散風險,但在美國加徵產品關稅後,汽車、鋼鐵等產業反成拖累。

韓國上半年經濟成長僅0.3%,較去年同期的2.8%明顯放緩。亞洲開發銀行指出,美國關稅與投資不振、政治不確定性共同壓抑韓國出口動能。相對之下,台灣受惠於AI相關產品出口暴增,上半年GDP成長達6.8%,為15年來第二快。

美國關稅效應韓央行給警告

根據《韓國經濟日報》20日報導,韓國銀行(Bank of Korea)在國會報告中明言,美國對鋼鐵、汽車與機械產品加徵關稅的負面影響已「具體化」。即使貿易談判在7月達成暫時協議,維持汽車關稅15%、對等關稅暫緩,韓國銀行仍估算此政策將使韓國2025年經濟成長減少0.45個百分點,2026年再降 0.6個百分點。

受關稅衝擊最明顯的產業包括鋼鐵、機械與汽車。鋼鐵出口自7月起轉為下滑;機械出口8月大跌;汽車業者雖初期吸收成本、凍漲海外售價,但從7月起出口也開始衰退。韓國銀行警告,若情勢持續,企業將被迫調漲售價或外移生產基地,以避開美國關稅,恐引發長期結構性問題。

韓研究員:台若失去半導體恐無法運轉

台灣、韓國在產業政策上路線明顯不同,台灣政府擴大研發投資抵減至25%,並啟動晶片創新產業推進計畫,預計投入90億美元至2033年,聚焦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反觀韓國雖在2022年通過《半導體產業支持法》,但同時納入顯示器、電池與生技產業,以追求「均衡發展」。

這現況也讓韓國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金洋澎(Kim Yang-paeng)表示,「台灣經濟若失去半導體幾乎無法運轉,而韓國仍在試圖平衡產業發展,顯示政府對晶片產業的投入力度遠不及台灣。」

台、韓未來5年是關鍵期

報導指出,台、韓兩國在晶片時代的命運,正顯現角色對調的跡象。台灣以矽為本、聚焦先進製程與代工服務,讓經濟體質更集中、更具韌性;韓國則因多元產業結構、對美依存度高及勞動法規限制,使產業升級腳步放緩。

隨著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與AI晶片需求高漲,韓媒普遍認為,未來5年將是決定兩國經濟實力消長的關鍵期。對台灣而言,這場「晶片時代的亞洲雙虎競賽」,似乎已悄悄進入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