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快慢車道該怎麼分隔?

實體分隔島分隔同向快慢車道的路型在台灣各縣市幾乎都有,經常帶來不少路口衝突事故,要怎麼改造才能兼顧安全與美化?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2022/05/04 10:20
分隔島分隔同向快慢車道的路型改造方案。圖/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提供

實體分隔島分隔同向快慢車道的路型在台灣各縣市幾乎都有,經常帶來不少路口衝突事故,但也提供了城市裡的林蔭,為城市降溫,淨化,美化。這樣的路型該怎麼樣做改造,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森林城市-高雄愛樹人合作整理出了四種可能的改造方案。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車向分流強化,透過路口前匯出,路口後匯入的設計,分散衝突點,讓右轉車可以先匯出到慢車道再行右轉,避免產生快車道右轉的矛盾。

第二種是把慢車道轉為服務路側店家居民專用的側道,跟第一種相反,抵達路口前匯入,通過路口後可匯出。通過性車流基本不進入側道,只有需要聯絡沿線居民,或者要到沿線店家消費的人車才會進入側道。側道本身也不通路口,避免路口產生額外的行向交織。

第三種是將慢車道以荷蘭式的標準重新調整,確實車速分流,落實慢車道慢車專用,同時也在橫向路口繪製連續性的慢車道。

第四種是直接廢止慢車道,全部改為人行道,或者是帶狀的人行廣場。上面可以做活潑多元的設計,街道家具,或者由市政府出租給沿線店家做混合使用,餐廳雅座等等。

這四種都是確保交通安全,且配合台灣的熱帶/亞熱帶氣候,最大限度保留分隔島林蔭的設計。選哪一種都可以,單純取決於市民對於道路空間的想像是什麼。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