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民調怎麼解讀?專家齊聚教你破解假民調

距離 2024 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剩下不到 3 個月,近期熱議的「藍白合」民調各說各話,不只讓民眾看得眼花繚亂,這些民調的「真實性」如何?民調真的可信嗎?公民又該如何解讀?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2023/10/29 00:00
全民查假會社 28 日攜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舉辦「真假民調大混『謠』」論壇活動,圖為主講人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圖/全民查假會社提供

距離 2024 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剩下不到 3 個月,從總統支持度、選舉看好度,到在野整合期望率,以及近期內熱議的「藍白合」民調等,各式各樣的選舉民調紛紛出籠,不只讓民眾看得眼花繚亂,更是無法辨識民調的「真實」結果,民調真的可信嗎?公民又該如何解讀?

全民查假會社 28 日攜手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舉辦「真假民調大混『謠』」論壇活動,聚集各界學者專家於2024年大選前,以選舉期間出爐的各類民調進行解讀與探討。

「真假民調大混『謠』」論壇活動。圖/全民查假會社提供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兼任客座教授黃肇松表示,雖然民調經過科技與統計方法的發展,能夠準確地預測結果,但民調在加權與題目設計上不盡相同,數字結果就會各有解讀。只要選情越緊張,結果就越容易被公眾放大檢視,對於民主政治的品質有非常大的影響。

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專任教授莊伯仲表示:「雖然民意調查可窺探選舉結果,但民調並非萬靈丹。」民調不準的原因很多,從日期、拒訪率、問卷措辭、抽樣方法等,都有可能影響最後的結果,因此要多注意這些指標,才能對於結果產生更周延的解讀。

圖/翻拍全民查假會社臉書直播

至於選舉民調的執行,TVBS民調中心總監王業鼎表示,除了《選罷法》中對民調的規範之外,問卷在用字遣詞上的設計,甚至順序上,都會影響到民調的結果。包括像是在詢問支持度之前,不應問對某位候選人有利的問題,避免這類問題會誘導選民支持某位候選人;也要避免誘導性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會增加另一方受訪者的拒訪率,而造成政黨支持度偏低的現象。

「真假民調大混『謠』」論壇活動,邀請TVBS民調中心總監王業鼎分享實務經驗。圖/全民查假會社提供

王業鼎並指出,另一個爭議問題就是「支持度」與「看好度」混淆,舉例來說:「請問明年的總統大選你認為誰最可能當選總統?」受訪者是回答認為誰可能當選,並不一定代表受訪者本人會投票支持。換句話說,看好度並不等同支持度。

而近年新興的網路民調成了候選人的支持判斷依據,對此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鄭自隆表示,雖然網路的成本低、擴散速度極快,但因為沒有母體的概念、亦無抽樣過程,受訪者的態度也不盡相同,無法推論到全體投票民眾。在解讀線上民調時,更需要小心謹慎。

此外,正值2024總統大選登記前夕,在野整合的民調取樣方式也成為聚焦議題。學者莊伯仲認為,通訊方式跟政黨支持者有很大關聯,因此各陣營會有各自擁護的方式,不過,手機在隨機方法、固定資料庫等層面上有所偏誤,很難進行完全公平的等距抽樣。

學者鄭自隆則認為,民主初選只有國外會用於黨內初選,不適合跨政黨間的提名評比,反而會變成動員比賽,準備時間短,在實務上也會產生問題。但若採用全民調,也必須注意問題的安排與抽樣,經由兩黨共同監督,才有機會選出最強的在野候選人。「既然初選民調談不攏,最好方式就是政黨協商。」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表示,今年適逢選舉年,讓民眾開始注意到民調資訊揭露的重要性。如今假訊息氾濫時代,民眾對於民主價值有所懷疑,甚至影響到民主政治的支持,影響層面相當之大。

真假民調大混謠活動照-主講人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圖/全民查假會社提供

全民查假會社表示,雖然民意調查可了解大多數民眾的看法、意見、利益與需求,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之下,現今的民調成為各政黨、政治人物操控的競選文宣。學者們期待非民調專業的社會大眾與閱聽人,都能具備解讀民調的素養,減少「不實民調訊息」傳播的影響。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