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告校園手機管理原則草案 國中小「集中保管」 高中採彈性管理
教育部公告校園手機管理草案,國中小採集中保管,高中由親師生議定管理方式,兼顧學習秩序與學生自主管理,草案開放徵詢意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因應全球青少年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嚴重,教育部於今(21)日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明定國中小與高中學生攜帶手機等行動載具到校的管理機制,採分齡、彈性原則,以兼顧學生學習權益與校園秩序。
依據草案內容,國中小學生因尚未成年,手機將以「集中保管」方式管理,相關細節須經由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實施。高中階段則賦予較高彈性,由學校邀集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共同討論制定,原則上同校應採一致管理方式,避免班級間出現差異。
教育部表示,國中小學生攜帶行動載具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由學校統一保管,以保障學生安全與家長監護責任的落實。高中生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得依學校訂定規範攜帶手機,但建議學校應主動向家長說明規定內容,促進親師生溝通。
針對手機使用時段,教育部說明,國中小學生於上課時間,除非用於學習活動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聯繫),應將手機關機或調整為飛航模式,以維護課堂秩序與安寧。高中則由校方與師生、家長協商後,訂定可開放使用手機的時間區段。
日前學生團體EdYouth曾呼籲,應針對「上課期間」做管理,而非全面限制「在校期間」。教育部回應,草案即是秉持此原則,針對不同教育階段與學生發展需求,設計更具彈性的管理方式。
本草案目前已公告,將進行意見徵詢,教育部呼籲各界踴躍表達意見,共同為建立更健康的校園數位使用文化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