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不快樂】教師荒與偏鄉無證代理教師的掙扎 立委籲修法留住熱情師資

9月28日是教師節,今年更是久違的恢復放假。不過,日益嚴重的「教師荒」凸顯出教育現場陷困境,偏鄉教育問題更是難解。
「老師好,學生才會好!」學生團體EdYouth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選在教師節前夕,呼籲教育部給予教師足夠的支持,確保教育品質長久穩定。
教育部統計,全台約1200多間偏鄉學校,約有5千名代理教師。有聲音認爲,政府應該針對偏鄉的無證教師,設立在職培訓與新增偏鄉考取資格的機制,讓有心扎根者能轉為正職,目前立法院朝野立委針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修法共有15個版本,不過,沒有行政院版。
偏遠地區學士後學分班報名踴躍
教育部今年推動「偏遠地區學士後學分班」報名踴躍,部分大學甚至備取超過200人。
TFT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總監吳東懋表示,其實「偏遠地區學士後學分班」有嚴格的報名門檻,需在偏遠地區服務累積滿10個學期,或在同一縣市累積服務6學期,顯示需求龐大,建議依供需調整,讓更多有意願進修的老師,取得更專業的資源與幫助。
針對外界恐認為有「走後門嫌疑」,吳東懋回應,在師資培遇上最終還是回到師培大學與機構,相信他們在選材與培育上都有其專業,可讓真正適合的老師投入現場。
偏鄉教育最難的留住教師
民進黨立委伍麗華說,是無證的代理教師撐起偏鄉的一片天,但這群老師的處境更辛苦,因為待遇不好、缺乏保障,也沒有進修管道,盼修法讓這群老師可以邊教邊進修,引進輔導資源來陪伴教師。
「偏鄉教育過去大家都說只要把誘因提高,也就是待遇提高就願意留下來,不過這實在太不了解偏鄉」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直言,偏鄉教育長期面臨「難招募、難教好、難留任」三大困境,師資來源枯竭已無法靠傳統管道解決。
柯志恩指出,在偏鄉教師面對的是孤獨感,而那是最難留住老師的,認為應該提供偏鄉代理教師取得正式資格的機會,以留住熱情師資,盼教育部表達立場啟動修法,讓偏鄉教育條例更貼近現場需求,確保教育品質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