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系列1】2030年需多移入40萬人 「台灣認同者」享社福大考驗
台灣少子化越來越成為國安問題?人口紅利將於2028年消失,為達成經濟和每年平均產業成長率3%的目標,累計至2030年需多移入40萬人,而這需要移入的40萬人,需落在我國哪個系統,又如何取得我國社會福利門檻,對政府來說是一大考驗。
為因應少子化,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早就加強攬才、育才、留才等多面向政策,包括工作證、居留證、健保紅利都有所放寬。國發會宣稱會以我國重要產業為核心,以發給就業金卡為優勢,招攬STEM(科學、科技、工程以及數學)領域人才,並為了吸引他們留在台灣,故可領取國發會發放的產學獎助金者,評點點數會增加,不再受每年以評點制申請工作證配合的額度限制,由勞動部外加採方式辦理。
教育部也因應少子化做了些事,但也有新的問題來了,例如招生計劃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揭露,雖然國際攬才立意良好,誰都希望專業人士進到我國科技產業,但是教育部目前生員招最多的國家,以越南、印尼與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優先設置,並頒發高額獎決心、企業獎助,還給予工作簽證。這導致這些學生,領著台灣的獎學金在台灣打工,且紀律不受學校規訓,勞動部也放寬這些學生能留在台灣的薪資限制,甚至能取得四證合一的「就業金卡」。
柯志恩試問,學生們拿著獎學金,到處打工、犯錯不避退學,就業後不在贊助企業工作2年也沒有罰則,試問這對台灣產業有何幫助?對台灣學生又何來公平?
13日教育委員會排定的「大學推動國際招生及臺灣優華語計畫之執行成效及檢討」專題報告,引發朝野立委關注黑工問題,不免讓人質疑,我國因少子化危機,國發會大動作祭出各種優惠從育才、攬才、留才,原本希望高階白領,包括金融業、科技業進到台灣彌補人才被國際缺工潮吸納的危機,甚至將健保資源都放寬。
且原本「就業金卡」是針對外國特定專業人才所設計的尊榮禮遇措施,包括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證合一之個人准證,持卡者除不需透過雇主申請。台灣第一個獲的就業金卡的人是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2020年全球疫情攀升,台灣則處在「加零」的世外桃源,當時陳士駿更出來喊話鼓勵外國高階白領來台創業,不少矽谷創業家也赴台灣,符合台灣產業、新創需求。
然而現在卻比較像是國發會與教育部聯手,解決台灣私校生員不足、基層勞工缺工的急救章。不少教育現場的台灣師生直呼「亂了套」,不少教授級老師一進到校園,領到就業金卡就辭職,新南向學生更是領著獎學金四處打工,還能無門檻就留在台灣繼續工作,給台灣民眾「滿滿剝奪感」。教育界人士說,政府應爬梳清楚,我國給予社會福利是要留「才」還是「招工」?相關專案應還是要保留審查、剔除之門檻,以保障我國社福落實在真正的「台灣認同者」身上。而且,這些問題都是少子化後引來的,也漸漸成為國安問題,都必須面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