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名藥」?食藥署:和原廠藥一樣好 民眾可安心服用
就醫領藥時,有民眾可能會遇到醫師開立學名藥,或者藥師詢問是否可以學名藥替代,讓不少民眾感到疑惑不已,到底什麼是學名藥?學名藥和原廠藥品有什麼不一樣?
食藥署指出,「原廠藥」是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實驗、取得專利的新藥,「學名藥」則是於新藥專利期過後,品質、安全與療效與原廠藥相當的藥品,具有和原廠藥相同成分、同劑量及同劑型,也就是俗稱的「三同」藥品,且須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BE)試驗來證明具有相同療效,因此在使用上、安全性方面都是一樣的。台灣也針對兩者採取相同的審查標準,且其製造廠亦需符合國際規範。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總計有製劑藥品許可證2萬596張,其中有1萬7329張為學名藥,占84.14%,且品質優良,如果沒有學名藥,很多治療是不可行的,因此請民眾要有信心,學名藥和原廠藥一樣好。
食藥署並指出,近年受國際疫情、戰爭等因素影響,導致國際藥品供應不穩定,發展學名藥可強化藥品供應的韌性,尤其國產學名藥,生產供應的穩定性較高,較容易協助調整產線,確保藥品供應不間斷,保障民眾用藥權益。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也表示,其實國內常用的藥品,大概都是學名藥,例如退燒止痛藥、抗生素、化痰藥、咳嗽糖漿等。根據統計,學名藥佔國人用藥7成,但費用只佔4成。羅源彰認為,省下來的錢可以讓健保資源更能靈活運用,給付更多新藥。
羅源彰說,雖進入後疫情時代,但由於免疫負債、免疫竊盜等關係,導致呼吸道感染用藥人數增加,還是繼續缺藥,部分原廠藥品供應有斷貨情形,如果自己國家沒辦法大量生產這些藥品,就容易導致缺貨斷貨情形,因此希望能營造「國藥國用」的環境。
提高學名藥用藥比率是世界的趨勢,食藥署強調,美國、日本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0至90%以上,為了讓醫師、藥師及民眾對藥品有更近一步的認知,食藥署持續透過多元管道進行宣導,也會強雙事後的藥品管理,建有主動及被動之藥品上市後品質監測機制,每年依據藥品管理需求,執行市售藥品品質監測,透過多元機制全面確保國人用藥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