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辦教育政策研討會 教長:108課綱正是實現因材施教的基礎

由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4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今日於公務人力發展學院前瞻廳隆重登場,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吸引超過200位關注台灣教育發展的學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共襄盛舉。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親臨開幕式並致詞勉勵,對此次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為主題的討論,表示高度肯定與支持。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教授於致詞中表示,選定「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為研討主題,有三大考量:教育核心價值中的公義與卓越需要同步實現;該理想雖然深入人心,但因內涵複雜,仍需更多討論與創新;台灣教育需在公義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卓越價值。黃教授期許,此次研討會能開啟台灣教育的永續發展新頁。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致詞中表示,教育部將全力支持適性教育的推動,並呼籲學校教育應注重跨領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因應未來快速變遷的社會與科技挑戰。他特別強調,108課綱秉持的「自發、互動、共好」理念,正是實現「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願景的重要基礎。
研討會邀請美國、德國、芬蘭及新加坡等國際知名學者發表專題演講,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副校長黃茂樹教授以「Dare to Transform: Fostering the Talent in Each Child」為題,指出教育的實踐應著眼於三大因素:先天潛能、習得才賦與相關支持,並呼籲教育應在數位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遷中勇於轉型。
來自德國的Jürgen Budde教授以「差異、個性及通性的異質性:中歐觀點」為題,分析教育環境中異質性的挑戰與機遇。他強調,異質性不應成為歧視或標籤化的藉口,而是需要透過教育體系的專業性來有效處理。
芬蘭的Lavonen博士則分享了該國2016年至2022年間師範教育改革的經驗,並提出政策規劃與實施溝通協作的成功範例,為台灣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參考。
兩天的研討議程涵蓋四場議題討論,首日聚焦「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與國際趨勢,並剖析國內在法制與資源配置上的現況與挑戰。國內學者如台灣師範大學陳學志教授、國立暨南大學楊州松教授,以及國立中正大學林明地教授,分別從學生個別差異、國際比較與政策建議等多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研討會第二天將以圓桌論壇作為壓軸,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探討台灣優質教育的發展願景,期望凝聚共識,推動「因材施教」在實務上的深化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