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哪裡不一樣?數據揭密:高所得家庭更積極投資知識獲取

有錢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你與他們又有什麼不同?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從數據中揭開台灣高所得家庭的生活樣貌,調查顯示,除了物質享受的差異,高所得者注重吸收新知,報紙、書刊訂閱比率最高。
汽車與家用電腦是高所得家庭的標準配備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民國113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現台灣民眾的所得、消費等情況,其中,家庭設備普及率不僅反映出時代的演進,從不同所得分位組的差異,更透露出他們的日常習慣甚至價值觀。
在物質設備上,電視機、洗衣機、冷暖氣機等已是多數家庭的必備品,不同所得分位組間差異不大,但在交通方面,汽車在高所得家庭中已成為「標準配備」。
調查顯示,高所得家庭的汽車普及率高達85.3%,遠超過全體家庭平均的60.6%。此一數據與低所得家庭僅30.4%的普及率相比,差異尤其顯著。
此外,在數位設備上,高所得家庭與一般家庭的差異也極為明顯。高所得家庭的家用電腦普及率高達92.5%,相較於全體平均的67.0%高出許多,更與低所得組的27.8%普及率形成強烈對比。
然而,在行動電話普及率(97.5%)和網際網路使用率(約9成9)方面,由於現代化與數位化已成常態,所得影響差異較小,顯示民眾的居家生活越來越現代化。
積極投資知識 高所得組期刊雜誌訂閱率高
除了物質上的差異,高所得家庭與一般家庭在「期刊雜誌」的普及率上也存在巨大落差。數據揭示,高所得家庭相當注重吸收時事與新知,他們在期刊雜誌的普及率為5.2%,比全體平均值的2.1%高出3.1個百分點,更是平均值的兩倍有餘。
報紙普及率方面,高所得家庭為5.9%,也略高於平均值0.6個百分點,這顯示高收入者更積極地投資於知識與資訊的獲取,並樂於花錢購買能提升生活品質的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媒體收視習慣正經歷變遷,傳統有線電視(第四台)普及率在維持20多年後,於民國113年首次失守7成,降至67.6%,而多媒體隨選視訊(如MOD)則穩定成長至15.1%。